明天会更好—常州产业基地在“新国标”影响下的思考
09年12月16日,关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暂缓执行的消息最终出台,消息一出,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暂时松了一口气,而另一方面,接踵而来的问题则是标准空白的这段时间企业应该要做些什么,而企业的决策们又怎样看待未来的发展呢?
在12月16日之前,国标将在10年1月1日执行的消息搅的业内人心惶惶,作为行业代言人的各地协会领导也不断奔走游说。天津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龚孝燕女士在12月10日某企业召开的配套商会议上说,尽管电动车产业已经在为国家创造着每年300多亿元的效益,但是电动自行车产业仍旧是一个弱势群体,电动自行车产业的标准竟然由竞争产业的强势集团制定,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笔者个人认为,龚理事长的这番话事实上也透漏着关于产业本身的无奈。同样,关于新国标的一些个人观点也在通过不同平台逐步表达出来。常州佳兰特总经理黄解洪甚至表示,12月16日这一天应该被行业记住,尽管不值得大加庆贺,但至少说明电动车行业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常州奥星电机企业总经理黄建元更是把新国标的出台到暂缓这一具有戏剧性的变化上升到了民生的高度,而类似这样的分析或者是表达不胜枚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从新国标的种种热点出发,阐述了个人关于新国标暂缓后或者明年在出台后的对于市场的看法。比如常州鸿尓达车业的总经理蒋学鉴认为,09年的价格战是由某些大中型企业主动引起的,而新国标对他们整个的销售计划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企业的战略规划因此被打乱,从另一角度上说对市场会有一定的好处。
以上这几个观点是由笔者整理得出,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的一些观点,而电动车商情2010年的迎春之旅活动的目的之一也就在此,即通过此次活动来探寻电动车企业的决策者们究竟如何看待“后危机时代”、新国标以及未来不明朗的市场发展。
观望态度占据主流,多数企业决策者没有确切表达对明年市场的预测,因为前景不明朗。同时绝大多数的企业决策者们也表示电动自行车产业确实需要一个标准出台并对自身进行规范乃至肃清。这也说明产业内多数的企业决策者事实上是要“真正要做这个行业的”。如果形象一点来形容目前常州企业的态度的话,可以用一个西方笑话来说明,新国标要实施并暂缓的消息就像一只已经落地的靴子,而何时真正修订完成并出台就像另一只靴子,多数的企业还都在等待着另一只靴子的落地!这段等待的时间对一些企业来说并不难熬,而对另一些企业来说却有足以改变未来可能!
据了解,国内还没有哪个产业的标准像电动车行业标准的产生这样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这一波三折的背后事实上凸显了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对电动车产业发展的监管不严以及对发展现状的不够明了,从而最终导致了行业国标的广泛争议以及最终暂缓执行。
常州作为我国较早生产自行车的基地之一,在国内电动车行业起步之初就占据了多方面的优势,企业负责人这样分析常州产业基地的状况:因为有自行车产业的优势,常州在后来的电动自行车方面也具有了先天的优势,车架、电机、烤漆以及其他相关的电动车主要配件产业都发展较快,而且形成了几家大型整车厂为品牌主导,配件企业其他整车企业百花齐放的状况,但随着国内整个电动车产业的兴起以及快速发展,再加上行业门槛低以及相关部门监管不严,最终导致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各企业恶性竞争,常州基地的本来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市场发展的最终后果是常州基地开始显现疲态,“既无所长,亦无所短”。与北方的天津相比,常州简易款电动自行车优势几乎消失,而与邻近的无锡基地相比,豪华款包括电动轻便摩托车以及电动摩托车优势也同样不明显,随着产业的发展,以及此次新国标对各企业决策者造成的思想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们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发展之路。
在08年的这个时间段,全球金融危机正在肆虐,《电动车商情》同样对全国产业基地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许多企业负责人尽管表示行业发展多艰,但对产业和自身企业却有充足的信心,而时隔一年,在关于新国标的讨论中,许多企业负责人却开始表示,对行业信心不足,目前没有大的销售计划以及市场策略,只有观望期待符合行业以及企业现状的标准出台。可见新国标充满争议,产业前景不明朗,这两点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此次走访中,常州电动车协会秘书长谢文伟透漏,通过与国内其他电动车行业协会负责人的交流,此次新国标的暂缓最长可持续半年时间,其后将会有真正符合多数电动车企业目前生产能力的标准出台,对于最有争议的两个焦点问题,即速度与质量,也将会有一个相对宽泛的标准,谢秘书长表示,时速很有可能控制在25KM-30KM左右,整车质量则会适当放宽,而对产品的制动性、配套产品的质量也同样会有相应的要求。经过笔者整理,此次走访的常州近百家整车、配套企业负责人中,有80%以上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新国标中对产品时速控制在28km-35km左右,整车质量控制在48kg-60kg左右是最为合理的,还有一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新国标应该放宽质量,而对产品的制动性进行严格规范。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如果此次暂缓的新国标继续执行也没有问题,轻量化将是产业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大趋势,但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对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以及电动摩托车的更加细化的管理标准,是否划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也应该在考虑之列。但同时,新国标是否应该对电动车企业的准入标准比如注册资金、固定资产、年产量、检测设备等方面进行限制,大多数企业的负责人都没有明确表态。
综上所述,尽管新国标的争议以及市场前景的不明朗导致许多企业负责人信心不足,但是并没有企业就此甘心退出,走一步看一步虽然是企业负责人们的主要态度,但如果符合产业发展的新国标出台,多数的电动车企业负责人仍旧将继续为这个产业奋斗。
企业除了对新国标的抱怨以及呼吁以外,也要正视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产业发展的混乱无序一方面是由标准滞后引起,但另一方面,企业急功近利, 恶性竞争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随着新国标的即将出台、争议,以及最后的暂缓,电动车企业的负责人对产业的思考也遭受了不断的冲击,许多企业负责人开始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