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先生用“反作用”来形容电动车产业的“怪象”,所以在经过市场调查后,他果断收手,老老实实地继续着他的车辆配件生产老本行。 三大劣势成常州电动车产业“硬伤”
今年年初,常州电动车协会专门发布了《常州电动车现状》一文,以此希望行业内企业能有所感悟。谢文伟坦言,近两年来,受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用工紧张等因素影响,部分加工装配型企业,规模偏小,没有品牌效应,缺乏竞争力,停产和关闭企业较多。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自制能力,成为常州电动车产业长足发展的第一道瓶颈”,谢文伟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80多家,其中生产能力在20万辆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速派奇、洪都、绿能),生产能力10万-20万辆的企业3家(奥斯、贝斯特、宇峰),生产能力5万-10万辆的企业10多家,其余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根本无力进行产品开发,主要零部件均从市场购得,完全靠装配为主,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产品的竞争力更无从谈起。
“由于电动自行车市场产能明显过剩,引发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市场价格不升反降,加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企业一直维持在盈亏边缘。”谢文伟告诉记者这样几个数字:简易车单车毛利50元左右,豪华车毛利不足100元,“生产能力超10万辆的企业生产正常,均能保持盈利状态;生产能力5万-10万辆的10多家企业生产基本正常,保持微利状态;微小企业很难盈利,绝大部分家庭作坊企业出现亏损。”
谢文伟说,“第三则是由于电动自行车准入门槛低,投资很少,资金存量更少,大多数微小企业均为租用厂房,可供抵押资产很少,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而唐爱国则认为,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导致整车利润骤减,在这种情况下,大企业唯有不惜成本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扩大销量来稳定原有的市场份额。但一些小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加上产品质量不高,被逐渐淘汰。一些电动车小厂,为了拉低自身产品价格,与大企业抗衡,抢占市场份额,选用劣质零部件,导致产品质量不行,同时也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是倒闭的主要因素。加上一些企业主急于扩张,不考虑自身技术实力和市场环境,盲目开发研制其他电动产品,比如电动汽车,导致摊子铺得太大,后期资金跟不上出现漏洞。
唐爱国觉得,目前整个电动车行业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产品之前,还是应该对电动车本身做精做细,比如电池自动省电功能、 续航能力等,从而提供产品整体质量。并且市场推广、售后服务也是重头。
常先生告诉记者,他为多家电动车厂配套生产车架,了解到这一行业中存在着一些“硬伤”。首先,为了应对价格战,小厂在元件采购上就出现了“折扣”,例如以次充好。这种说法,得到了谢文伟的证实。电动车行业假冒伪劣猖獗,电动车塑件更为甚。由于塑件外形极易模仿,再加上我国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保护法律的漏洞,致使电动车塑件模仿者肆无忌惮。
出路在哪?必须进行行业规范
为何电动车行业会出现这样多的问题?常州市电动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文伟说,根源还在于没有规范。只有行业规范以后,才能形成真正的实力企业,使企业健康发展。谢文伟表示,“常州曾是自行车的四大产业基地,然而,自行车市场的死亡,根源就是行业门槛太低了。而像摩托车,因为它有强硬的入行门槛,也有专门的国家产品标准体系,市场才不至于混沌。如果电动车行业再不进行行业规范,就会重蹈自行车行业的覆辙。”
谢文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电动车整车行业在行业准入、国家标准体系、市场监管等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希望通过行业呼吁,媒体呼吁,尽快制定出电动车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电动车新的国家标准体系,并在市场监管层面进行加强,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对行业进行规范,从而使企业进入健康发展的渠道。
据了解,目前,常州电动车协会已经在推广“带牌销售”的电动车管理模式,市场销售的电动车,必须是进入到车辆信息目录的车辆,不达标准的电动车不予销售和上牌。谢文伟说,“这将是我们从源头上对电动车企业进行约束的一种努力吧!”
而常州经贸委经济运行处的工作人员对常州5家电动车企业接连倒闭的现象并不担忧。“这是市场调节中自然形成的优胜劣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