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没有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长续航里程的电动车不能实现,则纯电动车将被束缚在城市或短途使用的细分市场内;如果政府的补贴和支持政策力度不足,则不仅技术的突破会需要更长时间,电动车“滚动式”发展的市场化起步也无从谈起。
因此一个可见的趋势就是,世界各国政府都相继发布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和国家计划,进一步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绿色新政,把电动汽车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计划到2015年普及100万辆PHEV。
日本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内容,并计划到2020年普及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下一代汽车”达到1350万辆,为完成这一目标,日本到2020年计划开发出至少17款纯电动汽车、38款混合动力车。
德国政府在2008年11月提出未来10年普及10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并宣称该计划的实施,标志德国将进入电动汽车时代。
可以说国家战略的发布实施,对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必将进一步加快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进程。
最核心的动力电池组件,也得到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急剧增加,电动汽车技术瓶颈突破的预期大大增强。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8月宣布安排24亿美元支持PHEV的研发与产业化,其中20亿美元用来支持先进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
日本政府更是提出“谁控制了电池,谁就控制了电动汽车”。并组织实施国家专项计划,在2011年以前将投入400多亿日元用于先进动力电池技术研究,2010年左右新型锂电池将规模应用于下一代电动汽车。德国从今年起启动了一项4.2亿欧元的车用锂电池开发计划,几乎所有德国汽车和能源巨头均携资加入。
如奔驰这样的德国汽车企业,也向网易汽车表示,电池这样的核心部件,奔驰依旧采取了自主开发与外部采购并进的方式,并在全球寻找电池合作伙伴。但电池核心技术,奔驰不仅大笔投入,也表示将会保持相当的控制力度。
市场层面,各国政府也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
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消费者的政策激励,加快电动汽车的市场培育。如美国对PHEV实施税收优惠,减税额度在2500美元和15000美元之间。
日本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新的“绿色税制”,对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低排放且燃油消耗量低的车辆给予税赋优惠,一年的减税规模约为2100亿日元,是现行优惠办法减税额的10倍。
英国从2009年4月1日起执行新汽车消费税,对纯电动汽车免缴消费税。法国对购买低排放(二氧化碳)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5000欧元的奖励,对高排放汽车进行最高2600欧元的惩罚。
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加大信贷支持等措施,鼓励整车企业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化。
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生产予以贷款资助。2009年6月23日,福特、日产北美公司和Tesla汽车公司获得80亿美元的贷款,主要用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生产。
欧盟在2009年上半年发放70亿欧元贷款,支持汽车制造商发展电动汽车。此外,美国新的汽车燃油经济性法规和欧盟新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对汽车的技术要求大幅提高,如果不发展电动汽车技术,汽车制造商将很难达到新法规的要求。
虽然电池技术还有待革命性突破,但在这种“双动力”推动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应用已经使纯电动车受益,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公司也重新重视,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日产汽车公司宣布2010年在美国和日本销售纯电动汽车,计划于2012-2013年实现大规模上市,其量产车型“leaf”已经正式发布。三菱、雷诺、丰田、宝马等汽车公司也开发出小型纯电动轿车,并计划在2012年前后批量上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以色列等国政府都制定了纯电动汽车推广计划,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建设项目也陆续启动。
相信伴随巨大投入下的技术突破预期加强,以及政府在购买补贴、充电站等配套建设方面的政策不断出台,未来电动车的主流地位不仅会更加稳固,也会加快到来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