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道
——企业主动求变,配套商需要突围:
一边是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一边是难以满足要求的车壳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在这种局势下,整车生产企业要么降低标准,继续沿用那些品质和品味都相对较差的产品,要么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购买那些市场稀缺的优秀产品。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让许多整车厂商开始主动寻求第三条出路。
(1)整车企业自力更生:
现在许多比较大的电动汽车整车企业都建设了自己的产业园。其中的部分企业在满足自身整车产品的装配生产的同时,还兼带了车壳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在这种模式下,整车企业可以更快更直观的生产出自己想要的车壳,而且节省了长途运输所消耗的成本。不过,在目前的低速电动汽车市场上,一个整车企业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毕竟有限,对车壳的生产也同样有限,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去开发出一套车壳生产线,无疑会大大的浪费生产力,从而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这样来看,整车企业的自力更生也算是无奈之举。
(2)主动寻求外界合作:
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原始时期,市面上是没有相应的车壳供应的,于是为了满足生产,许多行业先驱买来旧的燃油汽车的车壳来翻新使用。在那个时期,燃油汽车的车壳为中国低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立下累累战功。而在如今的局势下,许多整车企业,如比德文•雷丁、山东泰汽、富路车业等著名品牌再次想到去向燃油汽车企业寻求“援助”。于是在许多大型的新能源电动车展览会上,我们看到一辆辆和“吉利熊猫”、“自由舰”“奇瑞QQ”等满大街随处可见的燃油汽车长得一模一样的电动汽车,其实这都是低速电动汽车企业和吉利、奇瑞等燃油汽车企业合作的产物。但是长远来看成本仍然较高,而且容易受到燃油汽车企业的掣肘。
不过总的来说,低速电动汽车企业能够主动求变,依然产生了十分积极的意义。至少他们让市场看到了自身的需求。同时,整车企业另寻出路的态度和做法也给配套商敲响了警钟,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市场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洪流中保全和壮大。
综合分析
——整个低速电动汽车行业待成熟,市场待完善
深入探究可以发现,车壳的采购难题只不过是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的冰山一角。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的其它配套产业也多有类似的状况。比如控制器和电机等配件,也面临着和车壳相类似的局面。许多大型整车企业都宁愿花费更大的成本去采购韩国日本等国外品牌或者合资品牌的产品。而不愿选择价格低廉的国内低端产品。
这种种的现象都表明,中国低速电动汽车产业才刚刚起步,离形成真正的规模化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山东省作为低速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还并不成熟,换句话说,山东省内低速电动汽车企业只是在政策占优的情况下发展的比较迅猛,而并没有真正成为低速电动车的生产研发基地,本地的生产链和配套体系都还远未成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山东的低速电动汽车企业品牌化开始显现,并崛起了一批诸如唐骏欧玲、比德文•雷丁、时风、泰汽、富路等大型知名品牌。这些品牌将会是未来真正形成山东省电动汽车生产研发基地的主力军。
可以预见,随着销售市场的进一步开拓,生产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低速电动汽车车壳和其他配套的生产中去。而随着市场对差异化高档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必将促进配件生产的多样化和品牌化。
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一个企业也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行业的真实需求。能够影响一个行业市场波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政策,比如气候,比如媒体,但只有需求是决定性的。企业只有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及时准确地做出应变,才能更好的在市场的淘汰赛上生存下去并不断发展壮大。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312/2013123109001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