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军刚打开后备箱门,就发现后座下电池仓盖缝隙处有烟冒出。匆忙把后排座椅前翻,这时已有火苗窜出。”“司机刚跑开,火变大了。两三分钟不到,火已冒得很高。”目击事故的“阳光花店”老板罗赛群说。熊熊烈火,几乎窜到了行道树一般高,黑烟在整条女装街上都能清晰看到。“最后就听到‘砰砰’两声爆炸式,玻璃、轮胎全坏了。”
一小时后,消防部门扑灭了大火,此时车子已只剩下空壳。
知情者称,提供换充电服务的杭州市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将事故车拉到市郊一处停车场。在“服务公司、众泰汽车、大有科技(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出资方)等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拍照、初步分析后,把4箱电池拉回了服务公司所在的古翠换电站。”
当晚,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决定全面停运。“我们已要求厂家尽快给我们提供事情的分析报告,要告诉我们自燃的原因是什么。”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肇事者
出事的电动车由浙江众泰汽车生产。一位要求匿名的电动汽车电池厂家总经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后起的汽车生产商,2003年众泰成立时,不过是一个拥有部分汽车模具和零配件生产线的企业。2006年生产汽车时,销售量只有1.1万辆。“虽然(董事长)吴建中看准了电动汽车领域,但众泰后劲不足,不可能承担电池技术研发成本。”
而当时,杭州正急于引进整车厂商,规划新能源汽车工业园的概念,并提供包括土地、税收在内的多项优惠,正是杭州通过一系列政策优惠,才吸引了投身电动汽车领域的众泰、万向两公司将电动车整车业务放在了杭州。“许多工业用地几乎是半卖半送”。同样急于找到新路的众泰,因此与之一拍即合,成为宠儿。
众泰先是取得工信部公告的“准生证”,2008年11月10日,众泰汽车更入选了国家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并获得电动汽车生产销售许可。2009年3月,众泰汽车挂上了中国第一块电动汽车牌照“浙A.2279A”。
在竭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城市的杭州,今年1月26日的电动出租车启动仪式曾吸引众多人关注。当天,众泰朗悦纯电动汽车和海马普力马纯电动汽车一起,成为杭州首批30辆电动出租车,各占一半,正式上路投入商业运营。
知情人士说,在这种发展态势中很多问题被掩盖起来。“造过车的众泰没有电池技术,最后由万向提供电池;而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的万向,则从海南马自达买来整车,进行电动车的改装。”这位知情者说,某种意义上,这两家公司都没有掌握全部的电动汽车整车制造技术。但通过模棱两可的宣传,“很长时间内,很多人都误以为众泰和比亚迪一样,拥有自己的电池技术。”
谁的责任?
知情者称,由于事涉电动车安全问题,一直力推电动汽车的杭州市主管副市长沈坚和市经委主任赵纪来于事发当晚就做出了指示。
随即,由杭州市电力局副局长蔡信牵头,厂家众泰汽车公司、电池制造商万向电动汽车公司、充电站服务商杭州市电动汽车服务公司、车主杭州市新能源出租汽车公司和涉及电子系统的中恒电子等单位负责人聚集在古翠路换电站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对事故车的一号电池进行了解剖。“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两点多。”知情者说,各方初步达成一致意见的有三点:初步排除人为因素、电控系统故障、电池接插件接触不良引起事故。“在分析车辆起火点的问题上,众泰和万向产生了分歧,万向认为车辆的起火原因可能是电池仓托举机构的液压杆润滑油泄漏气化造成,而众泰则说可能是电池内部短路引起的。”知情者说,双方互不相让,闹得有点僵。
4月12日,万向电动车公司电池车间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电话采访时,坚持认为由于电池组内部损坏,造成发热过量,发生自燃甚至爆炸。“但这是组装问题,和我们无关,我们的性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电动汽车的问题比较复杂。在最后的结论出来前,我们不会说我们毫无问题,但也不会把责任乱推卸给别人。”众泰集团品牌经理应子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应子证实,杭州市政府已委托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检测工作。
对于自燃的原因,曾参与过863电动汽车专项的电池研究的杭州金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伯良的分析或更客观,“电池、电控都有可能”。
纯电动车的电池安全性一直是行业难题。此前,王伯良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最初的电池使用时间最长,安全性能最好,但储能效果很不理想,后来研制的,储能效果虽更理想,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容易发生爆炸。本世纪初,锂电池的效果开始显露,锂电池具有能量比高、重量轻、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但作为自然界中最轻的金属,锂遇到水或者潮湿空气极易自燃乃至爆炸。
电动汽车电池自燃问题确实有过。在3月26日举行的一次汽车论坛上,北京汽车控股公司负责电动车的副总经理林逸曾公开质疑,“有人提到电动汽车在动力电池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认为有些吹得太高。‘十五’期间,国内搞电动车的厂家都出现过自燃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