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电动三轮车产业:不可承受之重。
其兴,乃政府;其衰,乃市场。在中国政府正力图通过有形之手扶持一系列新兴产业之时,苏北丰县这个由政府催生的中国电动车第一大生产基地,其电动车产业的兴衰故事或可做前车之鉴。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四年前几乎一夜崛起为中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基地的江苏徐州丰县,刚刚从电动三轮车产业的一场濒死体验中回过神来。2009年12月初,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摩托车新国标,把车重40公斤以上、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车纳入“电摩”管理范畴,并对电摩企业规定了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亿元,注册资本不低于8000万元,生产研发设备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年产量不低于15万辆的准入门槛。
对照这个“入场券”,丰县电动摩托车企业几乎要被全军覆没,没有一家不在淘汰之列———丰县最大的电动三轮车企业百事利的注册资本也只有1000万元,年产量不过5万辆。
新国标一出,电动车消费者要跟摩托车一样获得驾照才能驾驶,电动车企业多半淘汰,敏感的经销商立即几乎完全停止进货,丰县最好最大的企业产量也锐减到六至八成,很多中小企业几乎完全停产,整个行业近乎崩溃。而当地靠这个产业就业养家的五六万人,也立刻陷入困境。
侥幸的是,两个月后,因为各界强烈反对,电动车新国标被暂缓执行,丰县暂时松了一口气,但那惊出的一身冷汗却至今未干。
对丰县来说,4年前一夜兴起的电动三轮车产业,虽然迅速发展为中国电动车第一大生产基地,但却有严重的先天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