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于电动车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无疑就是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出台了。江苏省电动车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陆金龙表示,历经数年讨论、11次修改后,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已经定稿,将进入审批阶段,审批周期一般6个月,因此新国标应该在2013年年中出台。
早在1999年,国家就颁布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老国标),由于老国标的实施时间已有十几年,在这期间,人们对电动自行车出行要求有所提高,电动车技术也有所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还固囿于10年前的文本,确实有点不切实际。
孟德斯鸠曾说法律应该与国家的状态有关系,与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甚至与一个国家的气候、土壤有关系。由此可见,一部良法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是以人为本的,是能体现出自由和民主的精神。那么,制定如此一部关乎到大群体利益的新国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一部新国标能否得到广泛普及?还有待于时间的考证。
这部即将实施的电动车新国标已经引发了诸方争议,这种争议不仅存在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中,同时监管方对此也颇有微词。对消费者而言,因为其出行成本的提高而可能选择放弃;对生产方而言,意味着生存压力;对监管方而言,意味着剧增的执法成本,可见新国标在制定实施起来确实是有困难的。
对于一部新规定很难说清是对还是错,本身便是利益博弈平衡后的结果。电动车的新国标其出发点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安全隐患。既然如此,那为何新国标迟迟不肯出台?这里面还有多方原因。
电动车时速成为标准修订最大争议
据业内人士表示,电动自行车时速是制定新国标时争议最大的地方,同时也是消费者十分关心的话题。据了解,新国标中国家标准拟将时速由20公里提为26公里。
根据老国标的标准,电动自行车的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然而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电动车出厂的时速统一为20公里。不过,这个标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电动车控制器里面有个限速器,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拔掉或者剪掉后,速度可以达到40多公里”,某品牌电动车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有业内人士表示,安装限速器是电动自行车厂商的无奈之举,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家制定的标准,另一方面迎合消费者的需要。
“时速由20公里提高到26公里,是考虑到了市民出行的基本需要,同时也照顾到市民的安全。”业内人士表示。为了防止生产厂商在电动自行车检验合格后,随意改变时速,在新标准中提到禁止在电动自行车上装有可拔、可调的限速器。
超标电动车如何归类引发矛盾
老国标中时速20公里以上、重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自行车如何归类的问题,再次把电动自行车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去年9月1日,《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根据这一标准对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定义,时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或者时速在5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被作为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
《条件》实施后,引发了不少电动自行车消费者和生产厂家的担忧。消费者的质疑主要是电动自行车被“摩托化”后,将不得不走上机动车道,给电动自行车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此外,一旦摩托化,将不得不面对上牌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如果电动汽车被纳入机动车范畴,将不得不与实力雄厚的摩托车企业争夺市场。而且被“机动车”后,电动摩托车还必须上牌,这样一来,不少消费者会考虑放弃购买电动车,这对于全国2000余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将是重大冲击。
电动自行车是否需要像摩托车一样办驾照?我们从中国自行车协会获悉,随着2013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出台,针对国标体系存在的矛盾,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与公安部、工信部、交通部达成一致。
据透露,与旧国标相比,新国标拟放宽时速和重量标准,时速从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调整为26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整车重量从不超过40公斤调整为不超过55公斤。如果这一版本审批通过,消费者目前骑行的绝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将不被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
企业如何应对新国标
企业千呼万唤的新国标迟迟不见踪影,致使企业在组织生产和销售时不得不面临“拉着手刹上高速”的尴尬境地。政策不明朗,企业也就不敢投入。在电动自行车企业面临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该何去何从?面对呼之欲出的新国标,企业该如何应对和筹划?
新国标对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方向促进了新技术产品的投入和开发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电机、电池等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进步。在这些方面舍得投入、主动创新的企业都显现出很强的“抗跌”能力。
行业经过了萌芽期、初始发展期、高速成长期,从现在开始,要适应行业发展拐点的出现,增速放缓的变化,加快行业的创新发展。电动车企业应洞察消费者的感受和需求,聚焦细分市场,实现从满足需求到引导需求的转变。另外,应当强化售后体系的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实现从产品到消费者出行解决方案的转型。最后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环保意识,开展绿色营销,坚持低碳标准,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