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
针对过去10年道路的辉煌发展历程,江苏绿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唐爱国告诉本刊记者,“绿能走的是一条不求通过广告战一夜成名,而是稳扎稳打,苦练内功的道路。”
绿能前身是原常州大自然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专业生产水空调的企业之一。90年代,“大自然”品牌的水空调已经实现了中国产销量第一,然而正在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公司领导层作出了一个让空调行业和电动车行业都为之震惊的决定,放弃空调市场,全力进军电动车行业。
2005年,绿能电动车年销量创历史新高,月销量突破15000辆,逐渐在电动车崭露头角,品牌慢慢形成。助力壹基金让绿能品牌形象迅速提升,这也成为了电动车营销领域一个经典。
2007年8月10日,是绿能公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正式揭开了绿能公司新的里程碑。由绿能电动车投入数千万元建成投产的绿能二期电动车生产基地自2006年动土以来,历时一年多,终于在2007年8月10日这天,正式试投产。
藉此,绿能不仅拥有行业内一流水平的流水线和可达8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并逐渐形成了拥有运动型、休闲型、实用型、豪华型、简便型五大系列50余款“绿能牌”系列电动自行车的体系。
从1999年杀入电动车市场算起,绿能一路拼杀不仅成了中国电动车行业的一面旗帜,更成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成为中国电动车行业的领跑者。如今,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群雄俱现,在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之下,“绿能”电动车依然持续保持着强势增长。
人才和文化
进入2010年,绿能在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团队建设,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率先实行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是包括绿能在内的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必由之路。为此绿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江苏绿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唐爱国说。
绿能电动车作为行业领先企业,企业的规模,品牌力以及制造工艺、质量管理都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然而,在电动车价格的影响下,绿能突然感觉到以往依靠国内市场的一条腿走路的简单模式已经不能继续维持下去,于是,在国内市场已经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能电动车开始选择以欧美为方根目标市场,迈出了绿能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
“因为我们那时的员工主要是负责国内营销的。”唐爱国说。“当时的绿能不仅不能与国外客户进行有效合作,即使连最简单的沟通与交流也难以做到。”当时的绿能显然并没有做好“走出去”的准备,其在国际化人才储备方面尤其不足。
为此,公司早在2008年前就已经制定了企业的发展远景规划,升级转型是绿能应对新形势的必由之路。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则是从经营产品向经营人才的转变。
人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高低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不可能制造出优质的产品;没有人才,不会创造出知名的品牌;没有人才,企业没有竞争力,不能持续性发展。
从2008年开始,公司先后引进了大量人才,并建立了“高层引进,中层培养”的绿能人才机制。而这些人才的加入在给企业带来一股清新空气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企业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唐爱国告诉记者,“虽然与跨国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而经过连续的调整,绿能的国际化道路已经重新走上了正轨,而且在人才储备、国际化管理架构搭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突破,然而对于绿能来说,国际化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