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政府在推广电动汽车方案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教育,它通过网站、广告,以及很多活动,让人们了解产品知识,了解技术性能、安全性、成本、驾驶变化等。
2010年的上海在这方面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因为有世博会。世博肯定会要做一些新能源的宣传和推广,这是很好的机会。
我觉得,教育和引导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可能是三年到五年,随着更多的新能源品牌及车型进入城市里边来,政府应逐渐加大推广力度。
报告中表明,电动汽车在上海新车销售中的比例有望在2015年达到5%,而2020年将跃升至15%,2025年达到25%。“十三五”期间,上海电动汽车保有量将极有可能达到10万辆,这是一个蛮乐观的一个预计。 短期的预测是基于调查的,长期预测则考虑到由于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从而带来成本上的大幅度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如果前期铺垫比较好,那么2025年电动车达到25%的市场份额也是可能的。
我们强调的是健康长跑概念,我们希望消费者先接受电动车,然后理性地考虑自己的出行需求,最后是根据都市的发展来选择其出行模式。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跟踪了很多人的驾驶记录,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旦买了车,车主90%的出行需求就都靠私家车来解决,他感觉到车子带来很大便利。但考虑到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自身交通系统的通畅,我们更希望大家可以合理安排出行模式。
我觉得这是需要很大量的工作,需要这一代人用5年或者是10年的时间,来引导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综述 图片 论坛]。我们认为,大都市的居民是有这样的基础的,无论教育程度、对新事物接受的理念以及对绿色的接受度和渴望,我觉得都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你们选择的几个大城市里面,上海算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城市,为何没有选择东京这种城市?
我们刚开始在讨论的时候,觉得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中所占据的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特别邀请上海作为参与城市,来看作为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理念,它的电动汽车解决方案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整个中国消费者市场里面70%人群是第一次购买车,这样的需求规模,它对消费者的引导,它对消费者品牌上的认识,或者产品性能的接受,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一个谜。
和纽约这样的成熟市场比起来,上海的消费模式会有一个梯度,我们用在全球研究数据的量化的方法,来提炼这些消费者数据,然后看怎么解释这些数据,形成一些对需求趋势的判断,我们觉得对整个调查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