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喇叭宣传车穿梭大街小巷近8小时;街头到处悬挂着诸如“电动车不办理注册登记将处50元罚款”、“电瓶三轮车严禁驶入上下街”的鲜红横幅;12个卡点几十名交警统一行动……10月27日,一场声势浩大的电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在柯城区全面铺开。
当天,交警便开出了400多张罚单。
尽管警方一再澄清,此次为期一月的专项整治,与10月20日晚发生在府东街的电动车撞死行人肇事逃逸的案件没有直接因果联系,但很多人仍不自觉地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如果我们从一个月的跨度中跳出,稍稍拉长视角观察,一组令人不安的数据即可浮现:“2006年至今,柯城区已发生与电动车相关的交通事故近10000起,占到该辖区交通事故量的将近四成,20多人命丧电动车。”
一个形象的说法是:“走路的人怕电动车,骑自行车的人怕电动车,开车的人也怕电动车。”人们不禁追问,新一轮整治风暴,能否有效解决电动车之祸?
夜幕下的逃逸
10月20日20时30分许,在市区府东街劳动力市场路口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线上,发生一起电动车撞伤行人后逃逸致行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交通事故。据市交警支队柯城大队事故处理民警介绍,“110”指挥中心在20时46分接到电话称“有一个人倒在路边”,随后指派就近派出所出警,在进行初步调查后,警方发现这其实是一起交通事故。
当呼啸的“120”救护车把耳内流血的伤者送走后,柯城交警也随即展开缜密的事故调查取证。事发闹市,目击者众多。经民警调查,当时肇事车辆是从北向南(新桥街与府东街路口往机场大转盘方向)行驶,肇事者基本特征也很快锁定:30岁左右的男性,短发、戴眼镜、中等身材,驾驶浅色或黄色电动自行车,后有椭圆型工具箱,事发时车上仅1人。目击者称,相撞时现场声响巨大,肇事者在撞到行人后同时摔倒,电动车向右侧翻倒,在现场停留很短时间后,随即驾车逃逸。
民警表示,肇事者在市区繁华地段当着多位目击者,不顾伤者头部着地跌倒的情形下依旧逃逸,“情节十分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警方将尽一切力量全力侦破此案。”为此,警方发出悬赏公告,对破案提供有效线索的人,奖励10000元。
23日下午,画像专家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绘制出了肇事嫌疑人的肖像画。随后,1.5万份印有画像的征求线索公告奔向城市各个角落,各大媒体也刊播了警方的这一公告。警方在全力缉拿该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的消息很快传遍衢城。自发布公告后,警方已收到并排查了上百条群众提供的线索,所有线索中提及的“嫌疑人”或“嫌疑车”都一一见面。专案组的民警每天都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排查了近千辆电动自行车,走访了市区几乎所有的重点相关行业场所,并对居民生活区进行逐片排查。虽然目前嫌疑人还没有归案,但民警表示,随着侦察范围的缩小,他们有信心将嫌疑人抓获归案。同时警方再次向广大市民发出请求:请大家一起来协助警方查破这起恶性交通肇事逃逸案。
警方也正告肇事者及其家人,做错了一次,不要再继续错下去了,主动出来自首才是正确的选择,只有那样法院才会从轻判决。
新“马路杀手”
“汽车太贵,摩托太费,公交太挤,单车太累,盘来算去,都不如电动自行车实用又不费。”这是眼下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贴切形容。如今,电动自行车遍布街头巷尾。
电动自行车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埋下诸多安全隐患。一是行驶时的不稳定性。电动自行车前后两个轮子都在一条直线上,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幅度较大,从而增加了与其它车辆、行人横向碰撞的机会。二是行驶速度快。电动自行车其外形虽然与普通自行车相似,可是它的行驶速度是普通自行车的好几倍。据调查,一般电动自行车的行驶时速为30公里,有些车型的时速甚至达到45公里以上。此外,电动自行车制动机件的设计相对性能较低,遇紧急情况时起不到预期的制动效果。三是行驶时无声音,难以使人提前引起注意,因此易引发交通事故。四是车身较宽而脆。一旦发生碰撞车损就会比较严重。五是驾驶人员城市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人缺乏正规系统的安全培训。
今年4月份,快修网和钱江晚报车友论坛联合开展的一次名为“街头的什么车让你最害怕”的调查显示,电动车已成为行人和有车族最害怕的车辆,其次才是公交车、出租车和水泥槽罐车。
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意外。“我最怕电动车,速度很快,突然悄无声息地来到你身边,让人防不胜防。”一位曾被电动车撞过的受访者说道。
据交警介绍,电动车撞死行人的事件已经连续发生了3年:2006年10月29日,巨化生活区文昌路,不满16周岁的叶某骑电动车将行人邹某撞死;2007年9月6日,荷花一路,行人郑某被骑电动车的杨某撞死……从曾经的环保使者,到今日的新“马路杀手”,电动车的角色异变让人始料未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