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作为电动车,晨风在部分地区能销售国家补贴、地方补贴,以及税收优惠,大概最多能节省12万,整车最终成交参考价在22万左右,而D50算上购置税等费用的总成交价在9.3万左右,再分别算上10万公里的能耗费用,总花费大约分别为23万和14万,差距还是比较触目惊心,电动车要比燃油车多支付这么多费用,消费者短期内不买账是正常的。
特斯拉定位在中高端车型,目标群体对价格不敏感,所以更容易得到用户青睐,然而自主品牌的电动车的售价与品牌的市场定位之间发生矛盾,也就是说自主品牌电动车还未能找准市场定位与目标群体,这是消费者不买账的真相,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
制约电动车发展的原因二:电池技术不足,影响用车场景
除了价格因素外,电池技术不足也是影响消费者选购电动车的主要因素。虽然车企和政府都在力推充电桩的快速布局,但电池技术不足才是影响电动车充电场景的核心问题。
目前,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动车续航能力不同,不过充满电普遍需要耗时30分钟以上,这就意味着电动车对于充电的需求将直接影响使用问题。燃油车一般只需花5分钟在加油站加满油即可行驶300公里以上,而电动车过长的充电时间使其无法快速补充续航能力,若电动车保有量超过一定规模,单车半小时的充电时长必将造成充电机构瘫痪。看看加油站每天加油车辆的数量就不难想象瘫痪场景了,即使有再多的充电桩也架不住过多的车辆,因为车辆太多占地面积就是一笔难以估量的数字。
也就是说,电动车在充电站充不满的话,就得回家接着充了。这里,问题又来了,目前小区式的居住环境根本没有回家充电的可能,自带车库的别墅也不会买自主品牌电动车,而直接选择特斯拉了。
在小区内建立充电桩也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第一,电动车的保有量太低;第二,小区内未必有足够的空间搭建充电桩;第三,小区建立充电桩,无法实现停车充电时车主不需要在现场的使用场景,而30分钟的充电时长是车主难以忍受的。类似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所以小区内建立充电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难发现,困扰电动车的充电问题主要还在于电池技术上,充电效率不提升,电动车的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目前谁能尽可能的提高充电效率,谁就更容易得到用户的认可。启辰晨风与日产聆风来自同一日产专属EV平台,后者是目前全球最畅销的零排放纯电动汽车,截至11月,日产聆风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的占有率已达58%;同时,启辰晨风使用的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可达180公里。在快充模式下,启辰晨风只需充电5分钟就能持续行驶60公里,30分钟便可充电80%,完全可以日常使用。
事实上,纯电动车的快充功能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成为电动车电池技术不能满足需求前的多度解决方案。
制约电动车发展的原因三:与特斯拉相比,车型不“中看”
若能解决充电问题,就要回到“车”本身的问题上了。买车的时候除了考虑售价、耗能问题外,车的性能、外观等都是主要的参考要素,与特斯拉相比,仅从车型上来看,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就落后一大截,不妨亲自去汽车之家电动车板块看下,启动晨风已算是除特斯拉之外最有个性的了。
特斯拉出生即名牌不是因其是电动车,而是其整体的设计和性能,特斯拉从外观上就已达到赏心悦目过目不忘的程度,再加电动车概念,以及硅谷明星企业等光环,才成为众人皆知的知名电动车。也就是说,电动车产品不仅要赶上好时代,同时自身的本事也得过硬。
当然,车型的整体设计方案与产品的定位有关,而定位决定的定价,前文已经提到目前国产品牌电动车定位与定价相矛盾,高昂电动车制造成本定价在20万上下很难做出惊人的产品。事实上,正在由于电动车的造价过高,而且市场除了特斯拉之外缺乏新兴中高端品牌,这正是自主品牌塑造中高端子品牌的时机,电动车短时间内难以进入普通大众市场,那就更应该选择紧盯特斯拉的市场策略,推出可以比肩特斯拉的产品,打造与其齐名的品牌。这就要考验各家的车企的制造工艺了。
原因只有一个:电动车暂时无法打动用户
说来说起,其实原因只有一个,目前的电动车无法打动用户。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累计汽车销量2107.91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52944台,而这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销售23884台,纯电动车(EV)销量只有29060台。
数据已经很直观的表明了电动车的销量仍很微小,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电动车市场潜在价值巨大,但无论从价格、便捷还是外观上,至少得有一点能打动消费者。不然,无论是车企的积极推广,还是政府的大力扶持补贴,消费者不买账的话,都很难快速推进电动车市场全面产业化发展。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