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千年的脚步,一场大规模产业“开荒行动”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蔓延开来。电动三轮车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人力三轮车的转型升级,自此开始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在活跃城乡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90%的电动三轮车销往农村。我们思考问题也得从中国的国情思考,现在的电动三轮车就好像当年的三轮车,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四轮车,而老百姓最实用的是拖拉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开始在务农空闲时间,开着拖拉机到集上买些地里的土产品还有做些小买卖,后来因为冬天太冷于是就在拖拉机上自己改装上车棚。随着拖拉机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后来农民盼望拖拉机代替品出现了——那就是三轮车——既可以种地又可以做生意最主要的是花钱少,这就是国情。
60年代人们用独轮车装载200公斤,推着到100公里远的地方去做小买卖;70年代骑着自行车从山东到东北三省去跑小百货;80年代农村人骑着脚蹬三轮装载300公斤到邻县40多公里去赶集,那走的可是乡村土路;90年代世界呼吁环保、节能,我们骑上了电动三轮车。一部分是做小买卖的赶个40公里远的集,装上两组电瓶,起早3点去,下午3点回来;还有一部分是老年人,自己没有收入,过年了孩子们打工回来,给父母买辆电动三轮车,接送孩子。
民生的问题是一块试金石。大气的精英,看到的是“民生”,他们会感谢电动三轮为方便人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小气的精英,看到的是“混乱”,他们会抱怨电动车三轮车扰乱了豪华气派的城市,妨碍了开车的心情。
电动三轮车发展历程
2014年,我国电动三轮车行业,将进入最后的黄金窗口期阶段,2015年将转换到规模成长期。而黄金窗口期特征:产品技术进入成熟期,社会需求大爆发,全行业整体增幅高,关联行业资金进入,本行业制造规模新建和扩张迅速。
规模成长期特征:黄金窗口期结束后,社会需求依然存在,增量减缓,规模企业进入收获期,成长速度依旧良好,非规模企业则出现明显的淡旺季,增量波动甚至下滑。
第一阶段:人力转电动过渡期(2001—2004年)
2001年第一辆电动三轮车的诞生,也宣告着适合中国国情与农村道路的载重型电动车在中国问世。这之后电动三轮车这一朝阳产业,在国内的发展速度简直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