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你卖了多少台车?”这对一些电动车企业或经销商可能是一个敏感问题。2013年,电动车结束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进入2014年,一些“负能量”的因素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于是将其归纳为六个问题:
思考之一:价格战还要打多久?
08年,电动车行业爆发了价格战,硝烟蔓延至今,甚至有某款车型打出了488元的特价,实际上,按照现有的产业链结构和成本构成,这种价位的车是根本不可能造出来的。不可否认,价格战对一些品牌具有战略意义,不少的品牌就是通过价格战抢夺了不少地方的优质渠道资源,销量上也收益颇丰。
凡事要辩证地看,在行业整合或洗牌阶段,价格战可以改变整个行业格局,价格战的意义可以是积极的、有效的。但问题在于,如果价格战成为行业营销唯一的武器,整个行业就令人担忧了。这时,价格战无情地侵蚀了行业本已微薄的利润,成为行业的“负能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一家企业靠降价和促销进入“世界500强”的。对电动车行业而言,价格战使整个行业陷入“劳而无功”的歧途。笔者认为,降价是毒药,因为第一次降价之后,第二次、第三次企业的降价幅度必须更大,这终究是一个恶性循环。
事实上,整个电动车行业陷入价格之困,而这种竞争波及到了整个产业链。首先,经销商陷入无利可图的微利时代;其次,价格战吞噬着整车制造商的利润区;最后,上游供应商也需要为整车制造商埋单。尽管电动车企业仍然有充足的现金流,但下一个十年,如果依然要靠价格战,那么这个企业甚至整个电动车行业就注定会是“劳碌命”且前景堪忧了。
电动车企业不妨自问,今天赚到钱了吗?价格战还要打多久?
思考之二:渠道如何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当前的电动车行业三大阵营,尤其是第一阵营“四大家族”的格局已经基本固化,下一个十年的“渠道增量”在哪里?
通常,向渠道要增量有几个途径:
首先,拓展新的区域市场,比如绿源、雅迪的传统“势力范围”主要在南方,近年也开始“南水北调”,大力拓展北方市场。再比如,爱玛瞄准近期上海“整治超标车”带来的市场机遇等。
其次,尝试新的渠道。比如尝试用O2O模式进行电动车的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等。再如,寻找特通渠道,主要是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大型集团公司等合作,开展产品定制或开发团购市场等。
再次,进行渠道下沉和深度分销。实际上,电动车行业的渠道重心早已经下沉到县级,甚至覆盖到乡镇,但电动车企业仍然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深度分销之中。深度分销也有一个度的问题,投入资源过多反而会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