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三轮摩托行业呈现两大品牌走势:一是行业寡头垄断格局形成的利润导向,代表品牌是山东某巨头品牌;二是渠道垄断形成的销量导向,代表品牌是江苏某巨头品牌。
两大品牌的不分伯仲,引发了行业的思考:三轮摩托行业到底应更重视销量还是利润?
本刊的观点:没有份额的利润是短暂的,没有利润的份额也是没有意义的,这需要权衡。
条条道路通罗马,如何定位这得看三轮摩托企业本身的优势在何处。如果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绝对的核心技术和垄断的高端配套,不妨偏向于“高端化”,高端化不等同于高价化,价格的确定需要考虑行业本身的消费人群,过高的价格会让受益群体望而却步;如果企业的优势在于有自己的样板市场以及足够的资金周转,“高街化”路线是其不二之选,同样“高街化”绝对不能低价化,价格越低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会越低。
无论选择哪个点,最终都得达到一个目的:通过一个突破口,达到“高端”与“高街”的统一,就如同摩托车行业的大长江一样。
销量与利润难以“比翼双飞”
摩托三轮车行业高街化的典型特点,一是三轮车产品的多样化,并且快速更新,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二是产品平民化,高街品牌又被称为平民时尚,有着很高使用率,同时平民并未伤害其品牌形象。
摩托三轮车行业高端化的典型特点,一是产品具有符号性和差异化,虽然都是劳作、代步工具,但差别在于品牌独特性所代表的“面子”工程;二是拥有先进的工艺和优质的材料三轮作为支撑,有故事、有文化、有差异才是产品高端化的内涵所在。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销量与利润是呈正比例关系的。三轮车销量越大,厂家和经销商所获得利润也就越多。然而,在现实中这两者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原因何在呢?
三轮摩托市场依然处在高速发展鱼龙混杂阶段,还没形成统一的定性市场。
尽管摩托三轮市场一直以良好的势头增长销量,但不少厂家与经销商仍纷纷抛出价格“杀手锏”;与此同时,水涨船厂高的赠品促销不断吞噬着经销商的利润,而且赠品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值钱,越来精致;促销策划费用和维护经营费用更是让厂家和经销商们谈虎色变……
一些三轮企业面对过高的增长目标往往使用短线透支的操作手法,谋求市场的短期放量,采取压货、频促等极限手段获得成长,品牌、产品、渠道、市场常处于透支状态。市场份额大的三轮企业,往往具有丰富的中、低端领域和通路操作的经验,而对产品结构改善后以精细运作终端为主导内容的改变,缺乏相应的机制保证、组织转型。
营销费用增加超过了营销规模的经济性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有的厂家与经销商甚至为追逐市场销量而牺牲利润,导致市场销增长和销售利润率并不成正相关,原本销量与利润和谐一体却演变成了销量与利润之间的尖锐矛盾。
价格不是衡量“高端”与“高街”的标准
三轮摩托行业的一些企业的燃油三轮车越做越大,越做越贵。燃油三轮车消费群体消费能力也如同金字塔形状,金字塔的顶端区域消费是10000左右;中端的是消费是5000-8000之间。据调查,国内现在多数购买燃油三轮车的消费能力就在4000-8000之间,这也是在去年有的企业销量在增长有的企业在减少的一个原因。
那么,10000元左右的车就没有市场了吗?显然不是,这里又回归到利润导向的问题上,利润是有了但它脱离了“高端化”界限。无论是“高端化”还是“高街化”,主流产品都应控制在在4000-8000之间。下一个5年燃油三轮车的“蛋糕”将集中在中端这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