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轿车制造分为“日系”和“德系”两大品牌。本来,就轿车发展史来看,日本轿车是步德国轿车之后尘。俗话说,“青出于蓝胜于蓝,依靠模仿起家的日本汽车凭借小巧琳珑的特点席卷全球,但在一些论坛上看到过不少关于日本车在紧急情况下的糟糕表现,,从丰田跌落“世界第一”神坛的黯然神伤就可见一斑。追踪溯源,小日本二战时零式战斗机和航母在防护性能上就很差,很容易被摧毁,而且不注重保护乘员的生命。相反,德国轿车在安全系数上就要比日本车强一些。因此,在中国代表身份尊荣的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奥迪、劳斯莱斯等就比本田、丰田、雷克萨斯、皇冠、三菱等品牌受欢迎得多。原因很简单,就是“德系”轿车经久耐用,质量好得多。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第一辆电动车面市后,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才产业化推向市场。在其发展的三个时段中,业内大多厂家是靠模仿起家,从而导致科技含量不高的怪圈。十多年以来,中国电动车行业是在国家投入很少且又不扶持的背景下,目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上千家生产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也给中国电动车产品划分为“日系”和“德系”两个流派。
德国品牌PK日本品牌
关于造车的理念,德国制造商想的是能横贯欧洲大陆得好使;日本制造商投机的是如何降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临了还振振有词:日本人开3年就换车了,你非得开15年,你怨谁?
德国人生产汽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无到有的想象、钻研;日本人学做汽车是为了赚钱。所以他把别人车上有的拿过来模仿时更多的琢磨怎么做更便宜!日本车打入中国市场是在能源紧张、油价上涨的年代,它最省油。
大家知道车怎么能省油么?车轻(风阻系数并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风阻系数的作用是与速度有关的)。为什么在日本车迅速占领市场的时候,德国人却不生产同样省油的廉价车与其竞争呢?是因为他们造汽车的目的不一样。
德国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想的是把钢板换成铝合金,这一下成本高得吓人。日本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直接把厚钢板换成薄钢板,结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吗?真个这么笨吗?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但却绝不是笨蛋。
日本粗制滥造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威胁。举个例子:两个人各自开着日本车和德国车以同样的速度撞墙,结果是撞完后该车就已经报废了,人也或许不行了;德国车撞完后还不一定达到报废的程度,修修还可用。德国人想的是要把发动机室做坚固,以确保在可能出现的事故中尽量把车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为了人的安全要把驾驶室造的更坚固,以确保在车的损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人的安全;日本人想的是为了节约成本把驾驶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证发动机室比驾驶室更不结实就行,这样就不至于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试验能过关)。
日本车和德国车带给人的直接区别是:日本车每百公里省1~2个油,每开出一万公里,日本车少花几百块油钱,前提是别有事故,因为一有事故,日本车用于修车甚至换车的综合费用要比德国车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国车的一个保险杠是日本车的几倍,德国车需要换保险杠的时候,换成是日本车可能已经报废了)。想一想你买车花了多少钱,你每年能开多少万公里,你就知道省这点油钱对你有没有意义。而多花这点油钱对你有多大的好处。人要学会自爱,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一定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一样。日本人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是尤其不会在乎你中国人的死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