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种模式在中国主要还是应用在电动公交车领域,因为牵涉到成本以及规模和盈利等问题,中国目前也似乎只有公交车领域可以成功运转这种模式,等到时机成熟,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种模式才有可能进入家庭乘用车市场。下面我们就主要结合知乎著名网友YUDAN的说法,探讨一下中国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我们知道电动车遇到的技术瓶颈无非是下面几点:
•充电速度慢:即使销量最好的Leaf,在快速充电模式下充满80%也至少需要30分钟(会损害电池寿命)。
•设施要求高:以Leaf为例,快充模式需要独立的变电/供电保证电量供应,峰值功率会达到70千瓦以上。
•续航时间短:同样以Leaf为例,充满一次电在最宽松的欧洲NEDC测试条件下也只能开200公里(实际使用也就100公里多点)。
•充电接口不统一:目前充电接口和充电通信协议(电网和车之间握手/设定冲电参数/结算)有诸多标准,各家支持不同的标准没有完全统一。
于是有这么四家企业凑到一起搞了这么一个商业模式:即把城市公交车都换成电动公交车,然后在公交车总站做一个充电站,公交车在充电站不是充电,而是换电池,同时把电网拉到这个公交总站,为此专门做个变电站。下图就是北京类似的案例,架子上摆满了充满电的电池,当然换电池需要使用机械手,因为电池的重量太重,人手根本无法搬动。
天津的纯电动公交车换电站
现在再回头看看刚才说的电动车发展的技术困难还存在吗?所有的困难都已经被这个商业模式成功绕过。
•充电问题:换电池的时间比加油还快。由于所有电池都属于一家企业,私家车换电池无法保证质量的问题也不存在了。换下来的电池可以慢慢充电,悉心保养,保证使用寿命。
•设施要求:由于有大量耗电要求,电网也愿意为此铺专线,通过计算可以若干年以后保证收回投资,甚至专门在此处做了变电站。
•续航时间:公交车线路固定,需要的电量可以准确估算,电池最基本的情况下只要能保证一个来回就好,实际上会留够多跑几次的余量。
•充电接口:不需要任何标准。
这四家企业是什么关系呢?大家其实能想到,一家就是公交公司,一家做电动公交车,一家做变电设备(后来被收购,不提)和一家做电网(在中国也不用猜了,就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这个模式其实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做起来了,很多城市政府本来就要补贴公交,这次也更有意愿补贴这个市场,降低城市污染物排放。
青岛电动公交充换电站
当一个技术刚起步的时候,通常大部分人都在流口水说葡萄太酸,少数人已经在合适的市场用恰当的商业模式吃肉。总而言之,中国发展电动车是合适的,但是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去突破。另外,电动公交的这种发展模式将来完全可以应用到出租车行业,因为目前来看电动出租车似乎是更适合换电模式的,原因也比较显然,最主要的原因无非在于时间和成本,出租车的换电模式可以保证运营时间,而电动出租车电池容量较小,一般在26kWh左右(E6除外),成本在10万元左右,换电站运营方相对可以接受。
如果换电模式下的电动出租车发展起来,那么经过一些时日的网络铺垫,以及市场化的需求发展,那么将来应用到家庭电动乘用车也将不是什么难题。
所以说,科技是美好的,但是任重道远,往日的那些我们认为不可能的,如今很多都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那么今天我们觉得困难的,可能明天就会见诸大街小巷。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305/2013052214212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