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大概能达到300万,主要是小型纯电动为主。”这是在今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尤可为博士发布的预测数据。同时她认为,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
电动汽车的运行需要依靠电力,这种电力需求是否会影响电网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尤可为介绍说,从总量上来说,电动汽车不会对电网产生任何影响。如果电动汽车有300万辆的规模,耗电量仅仅是200亿千瓦时,将只占当年电网发电总量的1%左右。当然也要考虑在某一天的负荷曲线可能在电网波峰波谷的时候会产生变化。
对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分析不仅包括下游运行阶段,也包括上游电力生产阶段,这样会对能耗排放有更为清晰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何发电方式下,纯电动汽车在全生命周期的总能量消耗都远优于传统汽油车。另外从煤炭的角度来讲,燃煤发电驱动电动汽车的总能量消耗也是最低的。因此从能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角度来说,燃煤发电驱动电动汽车是一个最佳途径,不仅能够降低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充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优势。
尤可为预测,当电动汽车达到300万辆规模,仅考虑车辆运行时,二氧化碳减排量可以达到1900万吨;如果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来讲,采用电网电能减到1200万吨;如果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减排效果能达到2500万吨。采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会对全生命周期有重要的节能减排效果,纯电动汽车作为智能电网分散式储能单元,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目标。
此外,她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使得电动汽车在不同区域推广的效果也不同。比如我国东北地区煤电占50%以上,南方水电占30%,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南方地区无论是能量消耗还是温室气体排放都大大优于东北地区。文/文建斌
新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全新的驾驶体验……在给电动汽车贴上许多诱人标签时,很多消费者却发现想立即拥有一辆电动车基本不可能。
而在两个多月前,国务院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2015年初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要达到50万辆以上。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要达到500万辆。
这个看似激进的目标能按时实现吗?电动车离普通百姓还有多远?混合动力在中国到底要怎样发展?在上周举办的全球汽车论坛上,很多专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纯电动或许十年内不能普及
未来的汽车到底是什么样?清华大学汽车技术联合研究院院长宋健认为,若干年后,整个汽车技术的发展将向着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和更舒适四个方向发展。这其中的节能,就涉及到了新能源汽车。而从技术和实用性的角度考虑,混合动力更适合中国,纯电驱动的汽车,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接受的角度来讲,十年内谈论这个都太早。
提到节能,宋健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理。一是降低阻力,包括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二是车身轻量化。三是降低油耗。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例,理论上可在现有基础上节能60%。谈到减排,途径则很多,其一当然就是纯电动车,它在行驶过程中没什么排放,当然不排除可能把排放转移到其他方面去。第二个方面是尽可能采用低碳的燃料,比如天然气,实际上已在商用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已经探明的储备天然气可以支持国家利用四百年。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讲,在发展电动车的同时,应考虑发展天然气汽车,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障碍,甚至可以率先启动。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条路线:纯电动、混合动力等,宋健认为,从技术和实用性的角度来讲,混合动力更适合中国。纯电驱动的汽车,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接受的角度来讲,十年内谈论这个都太早。而混合动力汽车要想占有市场,就必须提高销量以降低成本。只有应用量大了,才能把大量的研发成本摊薄。而在销量没有上来时,国家政策的支持就非常重要。比如,现在国家对纯电动车的补贴有六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补贴五万元,对混合动力汽车来说,相对公平的做法,可以从油耗上考虑。比如节油一半,就补贴电动车的一半三万元,这样才可能刺激它的发展。
电动车普及关键在标准化
中国并非唯一确定了电动车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德国对电动车发展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德国工业协会主席 Dr·werner schnappauf在全球汽车论坛上表示,德国希望2014年有1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2020年达到100万辆,并且有40%是私人用户,30%是商业用户。
目前,德国政府和汽车厂商在电动车发展上很积极。总理默克尔建立了一个国家平台来实施这一战略,奔驰、宝马、博士等大公司也聚集在一起探讨,比如政府是不是给厂商每辆5千欧元的补贴。当然也会做一些实验方案,做一些示范性项目。目前,政府尚未做出决定,明年9月份大选前或2014年,有关电动车补贴的讨论将会再一次进行。而当前,大家一致认为,电动车普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标准化过程,以及全球不同标准的协调,这决定了电动车的成功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