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网上到处是关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正面评价,于是亲身去影院体会了一把。在感慨徐克创新力的同时,不免为该片的营销策略感慨。从营销的角度反思,《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造就国庆假期主导地位是必然的。
一、产品定位与设计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所展现给消费者的,是一个全新的唐朝形象。简单地说,是一种西化的唐朝形象。高大的浮屠、碧水之上成片的帆船、诡异的鬼市……这在中国消费者传统的观念里,是从来没有的认知。传统的古装片里,更多的是古建筑的气派,以及江湖流浪之路的险恶。消费者第一次感慨,过去的唐朝还可以是这样。姑且对历史不谈(毕竟片子本身所列事件与历史真实并无太大关联),片子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产品特质,对消费者来讲,是一次思维观念上的创新,令消费者耳目一新。这点所带来的效果,从媒体的统计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当被问到《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哪一个场景最有特点的问题时,超过半数的观众选择了通天浮屠,38.1%的观众选择了地下水城“鬼市”。而贯穿主线的通天浮屠,裴东来“白化病”妆容,都成为了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
当然,除了影片特质的创新外,人物角色也是一个创新。之前的《神探狄仁杰》里,主人公都是一个体态臃肿、面目慈祥而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电影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个潇洒睿智、文武双全的年轻人。
在演员选择上,刘德华的使用,无疑是导演的一次消费者预期管理。刘德华的个人口碑效应,辅以梁家辉、李冰冰等众星捧月。对于消费者来讲,影片的预期可想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