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威高端:从“产品”到“品牌”】
企业应全面、深入的理解“走出去”的内涵,过去是制造、加工等产业转移性质的“走出去”,现在有更高级的“走出去”,那就是打造国际品牌,控制和影响国际营销渠道,全面整合全球设计研发资源——“走出去”将朝系统化、立体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一个必须说明的事实是:中国电动自行车产品“走出去”其实早在2005年就已实现,从那时起“MadeInChina”的产品销往世界的各个角落。然而,这只是一个初级的、低水平的“走出去”——产业链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外商所获取,中国以消耗大量资源、付出沉重环境成本的高额代价只换得微薄的利润。“电动自行车行业走出去须进化”已成为行业人士的共识。如何进化?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电动自行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还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在国内电动自行车企业中,已经有优秀的企业走在了前头。“走出去”向更高端领域、向国际知名品牌迈进的潮流里发展,这就要求有一支熟悉当地情况、懂得市场开拓的本土化团队为其国际化成长发展之路服务的团队。同时要把国外的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并入到自己的公司,整合提高在设计研发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电动自行车在附加值及营销渠道拓展方面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虽然目前中国电动自行车出口份额很小, “中国在整个产业链拿到的利润也仅占不到20%,80%被营销网络体系获得。”因此,以后我国电动自行车企业应实现全方位的“走出去”,往高里走,向高层次走——打造国际品牌,影响或控制国际营销渠道,在研发设计领域进行资源整合。
【策略应“量身定做”】
境外投资应充分考虑成本收益。当地法律、税收、福利制度等制度是必须率先研究的,多与当地政府沟通,尽量聘用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士。
境外投资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人员是从总部派驻还是当地招聘?如何监督驻外高管?财务制度如何健全?人员培训如何进行?以及文化融合等软环境建设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
“在‘走出去’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比如,要寻找那些有品牌、有渠道同时又有诉求的国外企业,要通过一些信誉比较好、有操作经验的中介机构来牵线搭桥,还要培育能和合作或并购对象进行人脉沟通的精英团队。此外,还需谋求国家给予的信贷支持,帮助自身更稳地‘走出去’,走向渠道和品牌的高端。”“走出去”方向和目标必须明确,不然就是“无头苍蝇”。是为国际援助而去还是响应政府号召而去?是为规避配额限制而去还是为寻找资源配置而去?目标明确了才好行动。
“走出去”要做到成竹在胸,提高成功率,最重要的是了解和充分准备。这是一门深刻的学问,要了解的内容很多,包括目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和战争风险等各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了解,还要有应对各种各样风险的准备和预案。一旦遇到风险,企业一定要及时同行业协会和当地使馆取得联系,以获得帮助。近期比较好的投资地有: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孟加拉、泰国,拉美的哥伦比亚,土耳其,非洲的埃及、南非、摩洛哥等国,还有一次欧洲国家。
业内人士建议说,对不同“份量”的企业而言,“走出去”的策略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规模和实力的电动自行车企业,由于国内竞争压力大,应集中力量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产能;具有超强实力和品牌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应充分利用国际优势资源,向研发、设计、品牌、渠道等高端环节“进军”,谋求最大效益;对于那些易受贸易壁垒影响的国家,应改变原产地,积极到东南亚、非洲及东欧这些享受欧美及经济共同体优惠贸易安排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投资,扩大出口;对于需求量大、产业链完整的规模企业,应到高科技储量和高附加值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发达国家,在当地收购兼并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或建立营销网络,以获取优秀品牌、先进技术、管理人才和销售网络等要素,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