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暂缓的轻摩国标和正待修改的电动自行车国标在市场上传导出许多被误读的信息,对市场形成了很大的杀伤力。从去年12月份起到现在发稿止,许多城市的电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了20-30%,或更多,让经销商愁眉苦脸,更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国标实施的“难产”表明:产业发展和市场累积的矛盾无法通过推进国标来解决,更大的问题是,利益团体和个人希望通过“绑架”社会和企业实现各自的目的,从而使2010年的国标实施陷入到利益博弈难见分晓的困局之中。一旦两个国标真正“落地”实施,必将使行业分化,向左:更多的企业涌入到电动自行车行业;向右:只有部分大企业转向电动轻摩和电摩行业。其结果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日子艰难。但是,这种艰难是行业发展的阵痛所必须的。不可忽视的是,利益集团在失去市场的同时,必将借舆论来进行抗争,由此使国标的实施变得更为复杂和扑朔迷离,并严重影响到整个电动车市场的销售,影响到整个电动两轮车产业的发展。因此,2010年受制于各种因素,有可能电动自行车国标修改版与电动轻便摩托车国标难以出台。
在国标难以出台的过程中,产业发展的瓶颈将更多来自于市场和消费者。因此,一个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企业、更有利社会和谐的国标都是企业的期盼。改变国标难产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品牌不断地洗牌,使企业数量大量减少,这需要大致三年以上的时间。
产能过剩、价格战将贯穿着2010年全年,使相当多的整车企业品牌被洗牌出局,大整车企业做大的能力并没有提高,做大的规模也因此受到限制,同时造成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大幅下降。
2009年,整个电动两轮车行业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几乎所有的大整车企业采取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的成本价格向市场倾销产品,这种看似透支整车企业利润、而实际是采取压低供应商价格来控制成本确保利润的做法,一方面将成本控制在企业手里,另一方面供应商只能通过牺牲品质来满足降价的要求。那么,2010年的价格战仍将连绵不断,继续将这种表面上是优化产业链,而实际上“搜刮”下游企业利润做法,必将导致销售价格不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品质下滑而导致品牌受影响的结果。价格战为何愈演愈烈,大有刹不住车之势?
整车企业之间热衷于价格战,原因很清楚:一是以企业规模扩张实现规模效应的经营理念为目的;二是通过销地产战略有效推进所形成的成本领先优势的发挥;三是控制供应商所带来的资金占有优势;四是企业市场扩张所带来的未来市场占有预期的受益;五是产品本身没有核心竞争力、容易被复制;六是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的唯一手段。但是,通过价格战实现的企业规模扩张必将带来理、资金和品质上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供应链体系因利润不断被压缩而采取的不惜降低质量来换取企业的生存;以价格优势来扩充渠道,使得地区品牌难以形成稳固的作用,造成采购商(经销商)渠道对品牌忠诚度的脆弱;为掌控采购商不计成本盲目扩张市场所带来的资金链问题,将在2010年中逐渐显现。大整车企业市场扩张看似品牌推广有收效,但因品质的影响反而使品牌的美誉度在下降。
不容忽视的是,2010年,企业之间疯狂价格战往往是以透支未来的发展来支撑,有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自行车历史后尘之虞。大整车企业进一步做大的动能在价格战中被消耗,导致真正形成全国性的品牌还停留在区域性的层面上。不过,更多的规模相接近的整车大企业数量在增加,形成了整车企业品牌总数在大幅减少,品牌相对集中的局面。 (未完待续) (文/蔡敦权 此作者系我刊特约撰稿人 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