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有多热?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不同政府部门先后举办了6场以上以新能源汽车为主题的论坛,其中电动车(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自然是讨论重点。2010年即将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中,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车、推动电动车产业化的配套政策市一大重点。
撇开地方悄悄开卖的山寨版电动车不算,有正规汽车生产资质的汽车企业在2009年推出的电动车多达40余款,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全国遍地开花。资本市场上,那些在电动车产业链内的电池、电机等企业也受到追捧。
不过在表面的火热背后,依然难掩产业化的忙乱。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整车产能目标动辄几十万辆,却忽略了我国的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远不成熟,大规模的生产线几乎是空白。而更为严重的是,在有些地方,电动车政治化、空心化、盲从化的趋势已经显现。地方政府与企业们往往更愿意投资制造环节,而忽视了上游的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配套,以及下游的使用环节。
政府希望借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下去,我国电动车依然难以摆脱技术落后、受制于人的局面。
技术:由三纵三横到纯电动为主
“十五”期间,科技部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投入超过8亿元,“十一五”期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的投入规模为11亿元。
经过10年左右的研发投入与攻关,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三纵”就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就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在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中,参与的车企与科研机构也有不同的分工与侧重,如清华大学侧重氢燃料电池大巴,北京理工大学侧重纯电动大巴,同济大学侧重燃料电池轿车;一汽、东风、长安、奇瑞等企业主攻混合动力轿车;上汽主攻氢燃料电池轿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属的天津清源主攻纯电动轿车;中信国安盟固利、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则主攻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的研发。
按照官方的说法,三纵三横研发格局的形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打下了产业链基础。但是,汽车业界对于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一直有不同看法,其中一大争议是技术路线不明,主次不分,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代用燃料等各种技术路线都投入,但均衡用力,没有重点。
但到了2009年,形势开始发生变化。2009年初国务院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等内容,让不少嗅觉灵敏的业内人士看到了战略调整的迹象。
随后,不论是工信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门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论坛,还是鼓励政策的出台,重点都放在电动车方面。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不同场合强调,“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转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产业转型,争夺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竞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对于新能源产业化的表述也悄然发生变化。2008年之前,科技部等主管政府部门领导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时混合动力汽车总放在第一位,但到2009以后,最先被提及的往往是纯电动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