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非典”促产业爆发
在市场化之路上徘徊不前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最终得以发展,一是被技术革新拯救,二是赶上了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
马贵龙介绍,2000年8月起,电动自行车从高速印制有刷轮毂电机改进使用低速有刷电机。这一技术创新使得电机效率提高了,同时电机的可靠性也得到大幅提升。产品性能的提高,使得2002年-2003年的产量翻番增长。
低速无刷电机的出世并成功应用,使得电动自行车技术得到巨大的进展,电机力矩更大,电机、控制器可靠性大大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绿源电动车董事长倪捷回忆,第一代电动自车由于质量问题,并不赚钱。到了2002年,随着技术逐步提升,厂家也逐步改进了产品的工艺细节,如给车身加挡板等。这个行业才慢慢进入了标志性成熟时期。
2002年,绿源电动自行车的年销量大约四五万辆,而2003年一年的销量,达到之前5年总和的1.5倍。“非典”疫情对于催熟市场起了重大作用。
“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没人愿意挤公交车,电动自行车成为很好的替代交通工具。”在倪捷看来,这一年电动自行车进入逐步广泛性普及的时代。
马贵龙介绍,2003年-2007年,电动自行车行业出现井喷式发展,产量连年翻番。2007年,行业达到年产2000万辆水平,厂家也有2000家左右。
此时,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地域性特点也形成。有着自行车工业基础的天津,成为了北方地区电动自行车厂家的聚集地;有自行车、摩托车产业基础的江浙沪地区,成为东南部的产业聚集地,广东是中国南方的电动自行车的又一大基地。传统产业的继承性和现代技术相结合迸发出极大的创造力。
技术进步+需求致“超标”
问题随着发展而来。这个问题就是迄今仍在困扰着整个行业的电动自行车“标准”。
据记者了解,在1997年电动自行车行业逐步发展起来后,国家相关部门主导制定了产业标准。1999年,国家发布实施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
据马贵龙教授回忆,1999年十几个行业内企业对当时这个“标准”无异议,因为当时的电控、电机、电池等技术只能到达这个水平。
马贵龙说,自2000年低速有刷电机在电动自行车上开始使用后,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就开始“超标”了。2003年,电动自行车的质量、速度全面“超标”,安全性、舒适性、观赏性和载重性能的要求使得整车质量越来越超过40公斤,时速也超过了20公里。
马贵龙认为,在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化的推广中,随着城市半径的扩大,使用者对骑行里程有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打工者、上班族等更多消费群体的加入,对骑行时速、负重等更高的要求会导致电机功率增加。
在消费者不满足原来的20公里时速之后,原来重3.1-3.5公斤的高速印制有刷轮毂电机,逐步升级到5-6公斤的低速无刷永磁电机。电池也由两节变成四节12V、10Ah串联成48V、10Ah电源。
最初的电动自行车是由自行车架改装的,而之后为了消费者骑行舒适度、外观美丽度、出于安全考虑的架叉强度等需要,车架质量一步步在加重。
马贵龙认为,这样的“超标”,是产品技术提升、适应市场化需求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不规范的小厂家为牟利搅乱了行业。
纵深
近年来,消费者需求使得很多电动自行车已超过了1999年的国家标准,速度越来越快,质量和样式也越来越像电动摩托车。这被业内称为“摩托”化。
去年11月,国标委公布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简称电摩新国标),明确定义由电力驱动的最高设计车速大于20公里/小时或整车整备质量大于40公斤的车辆为电摩,应纳入机动车管理。
如果实施,很多超标的电动车将纳入机动车管理。这意味着,消费者使用这些电动自行车要考取驾照、并承担机动车交强险等成本。而在电动自行车行业,90%以上的企业将被淘汰。
去年12月16日,国标委宣布电摩新国标暂停施行,但对未卜的前途,相关企业如坐针毡。
“标准”之争致销量下滑
去年12月份以来,江苏新日电动车公司副总胡刚,一直往来于北京与公司总部无锡之间。除了年终收获各种奖项之外,他也在为引起行业风波的“标准”之争奔走。
电摩新国标称与1999年电动自行车国标“无缝对接”,却引来电动自行车行业一片反对之声。
“电动自行车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去年12月初,来到北京的胡刚虽然觉得标准之争一定程度上将损害企业暂时利益,但是一种被关注的兴奋也溢于言表。
近一个月过去,胡刚表露出一点焦虑,“近日从北京分公司得到的消息是,自‘标准之争’后,北京地区的电动自行车同比销售额已经下降一半以上。”
江苏新日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他的遭遇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
近日,记者走访电动自行车专卖店,有经销商表示,“很多消费者买了车又退货,担心日后有麻烦,不能正常使用”。
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表示,销售受到影响是目前电动自行车企业的普遍现状,无论大小企业。
速派奇电动自行车制造部经理陈凯建表示,冬季天气寒冷,本身就是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淡季。此外,消费者为避免使用麻烦出现的观望情绪,也是销售下滑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胡刚表示,虽然,国标委听取民意缓行“电摩新国标”,但是之后的结果仍然未知。
“已经有经销商出现一些情绪,面对销售下滑,却要承担各种运营成本,有经销商在考虑是否需要转型了,”胡刚称虽然有担心,但是企业也正在抓紧喘息之机谋出路,“目前新日抓紧进入电动摩托车生产领域的准入申报;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工艺,所谓‘超标’的电动自行车就不生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