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两轮电动车在三种交通方式中对大气的排铅量明显是最低的。”电动自行车铅蓄电池为17.2公斤,总寿命里程为1万公里,每行驶100万公里,需处理的铅酸蓄电池重量为1.72万吨,处理过程向大气铅排放总量为0.4吨。而无铅汽油的铅含量限值为每升0.013克,摩托车百公里油耗为2.5升,每行驶100万公里累计向大气的铅排放总量为3.25吨;家用汽车平均乘员2人,百公里油耗按10升,每人行驶100万公里累计向大气的铅排放总量为5.416吨;公共汽车人均能耗按家用汽车的20%%计算,则每人100万公里铅排放为1.08吨。
《报告》解释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铅锌工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再生铅企业产能必须达到年产5万吨以上,铅综合利用率的硬性指标为大于96%%,废水零排放,可深埋的废渣含铅量必须小于2%%,工业含铅废气需经严格处理,达标排放。每组48伏电压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平均重量为17.2公斤,铅比例为70%%,约12公斤,平均使用寿命为1.5年,有4%%的铅资源在循环过程损失,则每个用户每年消耗的铅资源为0.32公斤,1亿辆电动车的不可恢复性消耗为3.2万吨,仅占我国铅总储量的0.09%%,资源压力较小。
安全性比自行车好
2003年非典以后,电动自行车数量得到了迅速增长,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大量的自行车、摩托车消费者转向了电动自行车。与日俱增的电动自行车群体,会不会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马路杀手”?
《报告》称,2004年至2007年间,自行车涉及性事故的万车死亡率分别为0.83、0.85、0.78和0.92,电动自行车涉及性事故的万车死亡率分别为0.21、0.22、0.24和0.28;自行车责任性事故万车死亡率分别为0.12、0.09、0.11和0.12,电动自行车责任性事故万车死亡率分别为0.05、0.04、0.06和0.07,比较可以发现,自行车尽管安全,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总体还是优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万车死亡率要明显低于自行车。
《报告》依据2001年到2007年公安部汇总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公报》数据称,2002年和2006年,我国非机动车死亡人数分别为19459人和12208人,受伤人数分别为78859人和53213人;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了37.3%%和32.5%%。
《报告》称,“如果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比自行车更不安全的交通工具,那么,当大量自行车转成电动自行车,而且非机动车交通总量也上升时,则必然引起与''非机动车''相关交通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大幅度上升;但如果在车辆数量上升的前提下,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是减少的,则必然说明‘自行车转化为电动自行车’所代表的结构性变化反而改善了交通安全状态。显然,由电动自行车替代自行车,在非机动车交通总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涉及非机动车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均大幅度下降,降幅远大于总体降幅。这说明,非机动车的内部交通结构调整和总量的增加,对道路交通起到了正面作用。”
《报告》坦言,2004年,国家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首次将电动自行车责任事故死亡列入统计,当年发生责任事故死亡的人数为152人,此后逐年上升,2007年电动自行车责任性死亡人数增加到602人,净增加450人。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大量自行车转向电动自行车,2004年到2007年四年间,自行车事故死亡人数比2002年(电动车尚未普及)分别减少了2752人、5000人、7936人和8854人;同期,涉及电动车的事故死亡人数的分别为589人、1037人、1601人和2469人,两者相抵,净减少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8万人。非机动车出行结构的变化带来明显的安全改善,非机动车事故死亡人数2006年比2002年减幅达到36.2%%,是整体事故死亡人数减幅(18%%)的2倍,所以称电动自行车是新的“马路杀手”没有依据。
另外,之所以出现电动自行车死亡人数的递增,是因为电动车社会保有量在逐年大幅度增加,基数增加,发生事故的总量自然也会增加,这与电动车本身的安全性无关。
电动自行车为什么会比摩托车和自行车更安全?《报告》解释道,和摩托车相比,电动自行车速度较慢,在非机动车道行驶,而摩托车在机动车道行驶,“肉包铁”摩托车和“铁包肉”的汽车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容易发生被伤害。与自行车相比较,由于蹬自行车时左右脚需交替用力,使得自行车的在水平方向上做S形运动,而电动自行车则可实现直线平稳运行,增加安全系数;电动自行车在整体设计上,重心低,稳定性好;轮胎宽,抓地力强,制动效果好;配有反光镜、照明大灯、转向灯等安全设备,有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和安全预防手段;骑自行车的几乎是不戴头盔的,而骑电动自行车的相当一部分是戴头盔的,因此电动自行车用户又增加了一层安全保护。(鲍筱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