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国家发改委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政策》(征意稿)突然摆到了汽车老板们的面前。
根据这项新的政策:“新能源汽车系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但不包括采购新能源汽车完整车辆、二类及三类底盘改装形成的汽车。”
而在国家发改委划定的范围内,新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发改委为新汽车设定的门槛一共有三道:起步期产品只能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并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只能在批准的区域内销售、使用;成熟期产品与常规汽车产品的公告管理方式相同,在销售、使用上与常规道路机动车辆相同。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在这场围绕新政策的竞争中,拥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外资跑到了最前面,他们把这项政策门槛看做是自己的机遇。
大众汽车正式宣布,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提前实现中国提出的20%节能降耗目标;通用、丰田也都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这样一来,中国新能源政策的标准就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奇货可居的“钓鱼竞赛”。
针对这种局面,标准制定部门——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国家标准委员会也很矛盾,一方面是自己手中没有这样的经验,另一方面是摆在面前的德国、美国和日本的新汽车标准又很难抉择,因为无论选择哪个国家的标准,都有可能让某一个外资企业成为中国新汽车的幕后控制者。“关于新汽车的标准问题,体量大而复杂。事实上不可能只参考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标准。”中国汽车技术中心负责人吴卫说。
就在国家考虑如何把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和企业的利益区分开的时候,丰田的野心已经彰显无遗,两款混合动力豪华车在2007年初秋来到中国。他们瞅准了中国政府部门对混合动力的青睐和对标准的茫然。
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在全球销售超过100万台,一旦丰田将此概念植入所有国家决策者和汽车消费者的头脑中,那意味着什么呢?
商业泡影
拥有技术优势的外资明显抢跑了。今年秋天,丰田在中国推出了目前为止最大排量的混合动力车型——雷克萨斯LS600L,这款车匹配有5.0升传统发动机和一台功率等同于1升发动机的电动机,其动力水平和奔驰S600及宝马760相当。而百公里油耗只相当于一台1.8升发动机的传统轿车,启动时的排放为零,因为使用的是电动机。丰田的宣传材料上毫不讳言:混合动力仅仅是汽油和电力的结合吗?它应该有多种组合,这将是一个开创性的概念。
其他对手显然不想看到丰田拿到中国新汽车的“钥匙”。在巴黎,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希望能向客户提供柴油的混合动力汽车,而在德国狼堡,大众汽车的工程师则在为种植灌木还是庄稼而争论不休,他们的目标是生物柴油。他们对丰田的回击是:“噢,丰田的混合动力非常棒,但也非常贵。”
阻挠的效果似乎不大,因为在所有企业中,丰田恐怕是目前唯一一个有可能承受成本的企业,这不仅是因为其年度合并收入在千亿美元以上,利润超过160亿美元,更因为丰田已经在全球卖出了上百万台混合动力汽车,其前期的投入虽然没有达到盈利期,但已经可以在某些款型上实现规模生产。
据专家分析,目前外资虽然积极,但他们的新汽车路径都不完善:比如传统内燃机的提升,包括使用替代燃料如氢燃料、LPG和CNG的内燃机,但这条路不彻底,因为你还得使用地壳下的能源;再比如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混合动力,无疑这是最成功的典范。第三条路则是完全创新,即从头开始研发汽车,纯电动汽车是初级阶段,燃料电池则是最新的发展前沿,美国通用汽车认为,它的自主魔力是最尖端的技术,这样的汽车不仅使用燃料电池,也使用了类似第四代战斗机的线传技术,没有传动轴了!但这条路实在遥远。
这样看来,在三种路径的选择当中,丰田的确占先。可以讲,丰田在三条路中选择了一条最讨巧的路径,也就是不从头走,也不走最后,而是从中间走,从而避免了时间和成本上的负数。当大家开始意识到这条路,并且纷纷效仿的时候,丰田又变招了。
原本是中间路径,与欧美齐头并进,但是当普锐斯卖过70万辆之后,丰田宣布,混合动力是一个筐,任何技术都能往里装。这可吓坏了汽车界,因为此前大家只是认为丰田会在新车方面先人一步,但没有想到跑在前面的它突然回头,想用混合动力技术包围并吃下所有走在其他技术路径上的对手。
丰田认为:目前最接近成功的就是混合动力技术,但它绝不仅仅指油电混合,也应该包括生物能源与电动机混合,燃料电池与电动机的混合。即使是纯替代能源如氢燃料和电动车,它也需要两种力,即驱动力与持续动力,而混合动力可以在成本和时间上解决这一问题。换句话讲,只要是混合动力的汽车,它在起步时使用电动机都是最经济、最环保、最安静的一种选择,而其他任何动力方案都不可能兼顾以上诸多优点。这样一来,丰田就从中间路径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解决方案了。
然而,即使是丰田走出了致命的一招,它也有无法解决的三个问题:规模生产不足、成本居高不下、高速路上的效能下降。
丰田是在用自己生产方式的优势与对手比拼,然后用卖大众车型得到的利润,再补贴到其他混合动力车型中去,这种方式并不能持久,即使普锐斯形成了规模效应,它在短期内也无法向柴-电混合和电-电混合的商业化提供资金。在美国,人们在网上交流时也承认:普锐斯的受欢迎程度已经有所下降。
巨无霸雷克萨斯也有漏洞。它的混合动力600HL,虽然功率和奔驰600、宝马7系相当,但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并不如对手,这也证明了混合动力在驾驶感觉上还没有达到最高的水平,只能说是达到相当的水准而已。
外资的行为,在政府端遭遇到警惕的目光,在商业化过程中又遇到成本上的压力。这给了自主品牌一个机会,从去年开始,新汽车的跑道上终于出现了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