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不符合申请(电动车牌照)的说法,因为相关部门认为这些企业属于汽车内行业,其所发挥的创新作用也有限。但是在目前申请企业的名单中,零部件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且意愿强烈。所以,积极点也是有用的嘛!”一家电池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这个牌照发放的权限握得很紧,光打通关系也不好用,有主管部门和我们说了‘还是得先满足硬件条件’,所以有些企业就知难而退了,另外坚持的一些就得砸钱投入升级,去满足条件。”另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副总裁告诉记者。
相比于传统行业企业,互联网企业一直被誉为最能带来“鲶鱼效应”的候选者。目前,百度、腾讯等IT巨头纷纷宣告杀入互联网汽车,乐视、小米、博泰以及上海地平线汽车等都曾向外界宣布要生产电动车。但由于其自身并不满足“拥有汽车制造核心四大工艺”的硬性条件,并不能作为单独个体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就在发改委发出发放牌照消息的前一天,乐视董事长兼CEO贾跃亭抛出造车的“See计划”,宣称是“全球第一家互联网汽车制造商”。目前乐视汽车美国的团队超过260人,为了尽快拿到首批互联网企业的电动车生产资质,乐视首款超级汽车新产品预计将于2016-2017年对外亮相。
由于政策准入门槛并未降低,为了尽快拿到电动车“牌照”,与现有整车企业合资合作“抱团”申请电动车牌照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不二选择。以乐视为例,后者与北汽的联手造车计划,瞄准的就是首批电动车牌照。而前述政策制定的核心人士亦证实,互联网企业“曲线救国”可以突破现有政策门槛。
先期试点
记者获悉,由于申请电动车牌照者众多,现在主管部门的纠结点在于,如何最大范围的发挥新进入企业的创新作用,以及要不要把牌照发放做成连续性的政策。另外,由于目前的《规定》标准的要求门槛很高,相关部门一度在“是满足要求的企业都发放牌照”还是“只发放两至三张牌照”之间摇摆。
“目前的倾向是后者,这就相当于试点,会撕开一个口子,如果效果好而且没有出现预期风险,不排除后面还有继续发放牌照的可能。”王青告诉记者,《规定》的部分内容也强调了政策对于风险的控制,其中第十三条规定“新建企业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产品有效期为3 年,到期后可提出延期申请,审查通过可以延长有效期,每次延期不超过3 年”。
王青告诉记者,“的确,相对于传统整车制造商而言,互联网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以及运营模式的整体创新都是优势,这也是主管部门可能向这类企业发放电动车牌照的初衷所在。但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也有弊病,难以摆脱‘与虎谋皮’的嫌疑,创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现在申请非汽车生产商发放电动车生产牌照的企业经过《规定》(非最终版本)的筛选,符合要求的企业范围从几十个缩小到十个以内。关于发放牌照的时间,很快就会出来了,今年6月份是一个时间节点。”接近《规定》制定方的核心人士告诉记者。
使这场电动车生产牌照争夺战愈显复杂的是,牌照发放政策是由国务院和发改委来共同制定的,这背后也有不同政府部门的利益诉求和博弈。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的规定是,国务院和发改委来共同制定,但是还需要和工信部对接,所以发改委、工信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的监督管理。”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503/20150320104306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