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管理与交通管理
记者:低速电动车的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是技术能力还是行政管理制约?有一种说法认为,目前低速电动车产品鱼龙混杂,在产业技术能力上、既不安全、也不环保,不值得推广。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低速电动汽车对传统交通模式、城市管理模式和传统整车产业的颠覆,而不被传统的交通、城市和产业管理部门所接受。您如何认为?
于清教:安全问题或许是低速电动车最大的推广障碍。在许多四五线城市,许多低速电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有些地方老人驾驶低速电动车的数量居多,从而造成了很多交通隐患甚至事故。
然而,这些不是低速电动车必然发生的问题,也不是低速电动车与生俱来的缺陷。
造成低速电动车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低速电动车一直没有被作为机动车进行管理。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就需要给予低速电动车的机动车名分,并将低速电动车纳入到机动车的管理之中。低速电动车必须上牌照,驾驶机动车必须拥有合法的驾照等等。
如果这样的话,作为机动车的低速电动车被作为机动车,纳入到了统一管理之中,甚至给低速电动车设定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那么低速电动车还能够背负不安全的坏名声吗?
其实,许多政策加诸到低速电动车上的标准并不合适。比如按照规定,纯电动车的国家标准为最高车速不低于每小时80公里,续航大于80公里。也因此,低于每小时80公里车速的低速电动车就不能享受到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支持。
但是,这种时速的规定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即使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又有多少车辆能够按照80公里以上的时速行驶呢?而在那些三四线以下的城市,80公里的时速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低速电动车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市内交通工具的代步,而不是作为上高速远足旅行之用。
作为市内交通工具之用,低速电动车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能够安全地满足消费者的工作生活之需,最重要的还能够带动整个电池行业的发展,以及整个电动车产业链的进步。
我们看到,国内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低速电动汽车的推广。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农村人口多,大部分农民已走向富裕,中小城市数量很大,形成了低速电动汽车巨大的消费市场。各种条件表明,河南已具备了优先发展低速电动汽车的优势。由于开发生产的低速电动轿车,具有外形美观、行驶速度慢、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性能稳定、使用费用低等优点,深受市场欢迎,符合欧美国家产品标准,已经批量出口海外市场。
作为全国汽车配件的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汽摩生产基地,河北省也具有发展低速电动汽车独特的产业优势。但由于河北省政府并没有把汽车产业作为重点经济生长极以及企业资质良莠不齐导致汽车企业虽然众多,但真正占领市场的只有几大品牌企业。
浙江是我国最早生产电动自行车的省份,也是汽车零配件大省,低速电动车发展起步较早,生产企业较多,但大多以欧盟和日本的低速电动汽车为生产标准,产品也主要出口欧美、日本及东南亚。浙江经济发达,是我国机电、汽车零配件产品的出口大省,所生产的低速电动汽车成本相对较低,在核心技术上的引进研发上一定也占有优势。
从上述各地的政策可以看出,低速电动汽车发展与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环境、市场需求密不可分,当然如果加强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效果更为突出。目前从全国来看,山东低速电动汽车发展最为亮眼,这与山东全部占据了上述三种发展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这些方面看,低速电动汽车在我国发展很快,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我们不能一刀切,也应根据市场现状合理、规范引导和培育,继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行业健康发展。
记者:我们了解到,目前中国的低速电动汽车已经大规模出口欧美市场,但是,在中国却面临着产业不被认可、难以挂牌上路的尴尬。那么欧美国家的低速电动汽车是怎样管理的?
于清教:欧盟没有对低速电动车做专门定义,而是将这类交通工具归类为四轮机动车(Motorised Quadricycle),并根据车重、速度和功率不同归为轻型四轮机动车(Light Quadricycles,L6E)和重型四轮机动车(Heavy Quadricycles,L7E)两大类。
根据欧盟规定,属于L6E的低速电动车空车质量不超过350千克(不包括动力电池重量),最高设计时速不超过45公里,电机最大连续额定功率不超过4千瓦;属于L7E的低速电动车空车质量不超过400千克(不包括动力电池重量),电机最大连续额定功率不超过15千瓦。
虽然欧盟相关型式认证在碰撞保护等被动安全方面降低了对低速电动汽车相关法规要求,但鉴于这类机动车安全系数较低,仍必须装配有座椅、头枕、安全带、雨刷和车灯等必要的安全装置。对低速电动车的最高时速加以限制也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