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账号 密码 注册|忘记密码?

我国电动车充电模式待调 国家补贴应理性

来源:21世纪网作者:谢子聪
浏览:2013-8-21 10:39:20
[提要] 宝马i3、特斯拉又一次引爆中国电动车商业化的热度,而“充电模式”这个看似在上一波电动车示范运营过程中被认可的推广模式,四大根本性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中国电动车商业化依然在小范围、缓慢推进中。

  宝马i3、特斯拉又一次引爆中国电动车商业化的热度,而“充电模式”这个看似在上一波电动车示范运营过程中被认可的推广模式,四大根本性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中国电动车商业化依然在小范围、缓慢推进中。在新一波电动车力量开始形成之前,特别是中国新的国家补贴政策即将出台之时,再次论证与探讨中国电动车商业化模式尤为重要。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在中国电乘车进入商业化发展时期之初,在没有论证好商业模式的情况下,盲目按照西方的“充电模式”,大规模地推动电乘车私人市场的商业化,不仅会给电乘车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还会让国家的巨额补贴打了水漂。“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四年多的结果,已经给我们亮出了黄色警示牌。

  西方和中国大部分车企,旗帜鲜明推动的主流商业模式是“充电模式”,其全称应该为“车电销配充电”商业模式。从车辆产品商业活动全周期来看,其形态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产品销售方式,是以“车辆捆绑电池”销售为主;二是能源供给方式,是以充电服务为主。构架该类型商业模式的产品核心思想:是动力电池属于整车“不可分割”的重要零部件。

  创新探索电乘车产业的各种商业模式,首先要站在产品市场的视角,建立起统一的商业模式评判标准。评判“充电模式”商业核心价值的标准,应该立足于现有技术条件下,如何使“产品市场最大化、技术集成最易化、财务盈利最佳化”的商业模式三原则。

  “充电模式”四大桎梏

  众所周知,电乘车的竞争对手是燃油汽车。在“科技创新失灵,功能领先失效”的现状下,电乘车的商业核心竞争力,就集中体现在如何解决“外观要时尚、续航能力强、能源补给快、产品价格低、电能费用少”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上。因此,“充电模式”是否具有较好商业价值,需要论证出它在有效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的商业解决方案上,是否能帮助产品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其一:“充电模式”无法解决销售价格高问题。推崇“充电模式”群体解决产品销售“价格高”问题的基本思想依据于“规模经济发展原理”。既依靠政府补贴来孵化初期的市场拓展,再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最终向市场提供比同类燃油汽车更具价格优势的车辆产品,然而正是这个常用的基本常识,让我们在推动电乘车产业发展的认识上,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笔者认为,采用“充电模式”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原因在于,带电池销售的电乘车比同类燃油汽车,多出了一块“价值不菲”的动力电池。

  在带电池销售的“充电模式”中,把动力电池成本变为零的可能性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府永远全程补贴,二是卸下电池,裸车销售。而政府只能补贴一时,决不可能补贴一世。当政府停止补贴后,电乘车的价格就会飙升。按此推论,实现动力电池成本为零的目标,就只能采用“车电分离,裸车销售”的方式。

  其二:对续航增加需求车载动力电池成本难下降。续航里程短是电乘车的短板。为了满足用户对产品续航里程增加的需求,在目前续航里程比燃油汽车低4—5倍的情况下,未来车企间的产品竞争,一定是随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技术不断提高,采取充分利用电乘车有限空间,增加车载动力电池容量来提高续航里程的策略。而动力电池容量增加,就意味着车辆销售价格的提高。

  由此,随着电乘车市场规模化发展后,电池原材料、电池单体、电池BMS管理、动力电池成组及附件等环节的成本都会很快下降。但是,车载动力电池组成本,会因车载动力电池容量增加而降幅不大。通过对下面模拟表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十年时间内,车载动力电池组成本就算降到1000元左右一个kwh,车载动力电池组的价格仍然会保持在数万元范围内。

  这组数据(表1)证明了,在车辆捆绑电池销售的“充电模式”下,由于车载电池组成本难以降低,车辆产品的价格无论如何都会比同类燃油汽车高出几万元。一旦失去政府财政补贴,无论生产规模多么大,带电池销售的产品价格,都无法实现价格优势的目标。

  因此,带电池销售的“充电模式”,不具有帮助电乘车产品拥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商业推广价值。其利用“规模经济原理”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逻辑推论的错误。

  其三,“兼职特性”的电网限制快充模式。在电乘车目前续航里程短的情况下,提供方便快捷的电能供给服务,对打消用户“续航恐惧”的担忧尤其重要。用户对电乘车“加电”时间的要求,是以燃油汽车的加油时间作为评价标准的。通常情况下,用户希望最理想的“加电时间”在3—5分钟内;“加电时间”在20—30分钟用户还能接受;而“加电时间”在1小时左右会产生烦躁;“加电时间”超过2小时,用户是无法忍受的。

  推崇“充电模式”的群体,解决电乘车电能供给“方便快捷”问题的方案,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寄希望研发出“能量密度高、电池成本低、快充不折寿”的动力电池;二是依靠建设“公共快充”的服务网络体系。

  显然,“充电模式”依靠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提高,解决“快充不折寿”问题的思想,是一项由科研机构和电池企业主导的“未来式”工作方案。更重要的是,在现有动力电池“快充折寿”的情况下,采用带电池销售的“快充模式”,会给用户带来“电池缩短寿命,用户成本增加”的商业硬伤。

  更重要的是,就算在动力电池上解决了“快充”技术问题,我们还必须考虑“兼职特性”电网的承受能力,是否满足大规模发展问题。另外,充电时间越短,对充电设备的技术等级要求就越高,其充电装备的投入成本就越大,这些成本终将转嫁到用户的使用成本上。

  而电能源费低是电乘车“充电模式”唯一的市场商业价值,它的提高会动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从“充电模式”的解决方案来分析,无论是寄希望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提高,还是依靠建设“快充”基础设施,都无助于提高电乘车市场竞争力的商业价值。

[共 2 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充电模式

相关阅读:(更多关于“充电模式”)

正在加载...

品牌关注排行榜

  1. 爱玛180197
  2. 雅迪178319
  3. 小刀31407
  4. 比德文25561
  5. 台铃25044
  6. 踏浪23782
  7. 松吉18371
  8. 绿源17025
  9. 喜德盛13994
  10. 新日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