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的最后一天,当闭关锁国的满清政府还在自吞“甲午战争”的苦果时,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OGDED BOLTON申请专利, 美国专利局公布了第一个“电动自行车” 的发明专利,它就是引起中国巨大争论的电动自行车,英文名称为“Electrical Bicycle” 。8年后,哈雷和戴维在小作坊中制作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自行车。可惜的是100多年来,这项发明没有得到产业化的推广,个中原因为燃油内燃机技术的光芒压制了电驱动交通工具的发展构想,燃油车辆、汽车、摩托车成为20世纪乃至今天的绝对主角,污染环境还不说,还把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即将消费殆尽。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全球出现第一次石油危机,OPEC组织成立, 全球初感石油压力。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节能法案,通过CAFE指标推进汽车节能。1993年,前总统克林顿发表了新能源汽车的著名演讲,宣布开始实施政府推动的PHEV计划, 日、欧各国紧随其后,寻求非石油交通方式,沉寂了近百年的电动车技术终于有了商业化的产品。这是人类的福音。

16年前,中国也融入了这个潮流中。
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第一辆轻型电动车面世。今天,我国的电动车市场五花八门林林总总,记录了这个产业成长的神话,也记载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轻型电动车产业的历程。从第一辆个人的专利制造到第一辆被公安部门正式认证并允许生产的电动车开始,这一个只属于中国的新产业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在短短的十数载内,已经成就了让全世界仰慕的产业规模。
对于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史,业内普遍认同为三个发展阶段: 电动自行车的初级阶段、初现生产规模化阶段、超速发展阶段。
1995年至1999年,是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对电动车四大件的关键技术属于摸索研究时期。主要是生产车企自发汇集信息、跟踪技术、组织市场观察、小批量的市场试用投放,也使得电动自行车开始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并被他们逐步认可到接受,全国电动车消费量也就5万辆。就技术而言,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新电池充电一次只能行驶大约30公里,电池寿命短,电机最大输出转矩只有14-18N.M, 爬坡能力差, 容易磨损, 而且电机也都是有刷无齿电机. 但是, 正是由于这个时期的积累, 才为如今的这个产业化的规模在人才、 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做好了奠基。
2000年到2004年,是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初现生产规模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行业内出现了几个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的机遇,使得在初级阶段里举步维艰的电动自行车一下子迎来了春天,更使行业的发展进入了规模化,而这几个机遇当中最有价值的则为各个城市的“禁摩令” 和2003年度的“非典” ,在这个时间里,随着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和电动自行车的性能不断提升,让电动自行车成为了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替代产品,而它的快捷、环保、方便和廉价,也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同,同时也激发了市场对于电动自行车的诉求,当时的市场需求量不足1000万辆,大概在500万辆左右。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先前研发的生产企业迅速崛起,一些新的企业也开始进入,他们对电动车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使得产能迅速扩展。而且,这个时段迅速蹿上来的企业都是大手笔运作,已经将那些老一辈的研发生产企业抛在了身后。按照南北差异,也亦形成了行业内的江苏无锡、浙江、天津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聚地,形成“南豪华,北简易”的格局。
2005年至今,是中国电动车行业的超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行业戏称为“喷井阶段” ,这个时期的年销量达到2000万辆 。此时,随着企业的激烈竞争大大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的扩散,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地提高,蓄电池寿命和容量提高了35%,电机从单一的有刷有齿电机发展成为无刷高效电机为主流,寿命提高了3.5倍,效率提高了30%,爬坡和载重能力提高了3.5倍。在性能提高的同时,制造成本也大幅度下降,价格功率下降到原来的21%;在控制器系统和充电系统,技术水平也大幅提高。特别是在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电动车专用铅酸电池在技术上的突破已经领先国际。电池也由单一的铅酸电池演进出多类型的高性能电池,而且锂电池的出现,更加带动了电动自行车,特别是简易款的发展。在电机方面,永磁无刷电机的发明,让行业的发展步伐明显的加快。台铃也就是在中国电动车行业超速发展阶段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势造英雄,以“科技缔造完美” 为立世标准的台铃电动车经过几年的奋斗,成为了业内的大品牌,从而带动了下游经销商的发展。选择了台铃品牌的经销商借台铃大势快速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湛江市台铃行富车行。本文采写的是台铃湛江行富车行总经理庄忠富的创业史,以飨读者,希望有志经销台铃电动车的有志之士读完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加快您的致富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