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家都知道:在摩托车行业三十多年的发展史上,有着一位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他为摩托车行业探索了一条全新的企业运营模式,却从来不在世人面前炫耀;他终结了摩托车的仿制时代,却跳不出被仿制的怪圈;他掀起了摩托车行业的营销革命,却无法摆脱竞争对手频频仿效;他和世界摩托车巨擘握手,却又淡定地进入能源领域,成功地拓展着全新的发展。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外表和蔼可亲、温文尔雅,内里却宏韬大略、深谋远虑,他是企业家,却具有思想家、政治家的特质;他用企业文化凝聚人才、管理企业,做事雷厉风行、果敢决断,他是身体力行的行动者,用言行影响着每位员工,现在,他的企业是以摩托车、煤电化产业为主体,集电动车、物流、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他就是谜一样的摩托车行业的风云人物——新大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序宏。
《电动车商情》一行三人赴上海对赵序宏先生进行了专访…
赵序宏开行业先河,率先在企业实行股份制;并让新大洲成为业内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记者:
记得当年,中国的摩托车行业各种各样的品牌呈现着百家争鸣的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由您一手创办的“新大洲”则依然“一路欢歌一路笑”,并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驰名商标,这之中一定有着许多值得珍藏的故事,赵董您能给我们讲一讲新大洲成长的历程吗?
赵序宏董事长(以下简称赵董):
大家知道:新大洲以做摩托车起家的企业。回顾摩托车行业的三十多年,感慨万千,中国能发展成为摩托车大国,确实有许多的老前辈为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中国摩托车蓝图的绘制人之一,有辛酸,也有自豪,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我们的色彩,我们付出了,我们也收获了。
新大洲从创立到发展,从发展到腾飞,经历了许多,我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磨难和艰辛,这些有喜有悲的日子至今还历历在目,其中,有四件事却是让我终生难忘,而这恰好就是企业的四次重大转折。
一是1992年在行业内率先实行股份制改造。这为新大洲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摸索出了一种科学的企业体制。
二是1994年新大洲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此举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为新大洲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为企业的迅速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2001年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正式合资,使新大洲本田无论在生产、管理,还是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综合管理能力、市场占有率、赢利能力以及满意度都上了一个台阶。
四是2006年底正式涉足能源行业,由此奠定了新大洲树立百年企业的根本。
记者:
请问赵董,您是如何想到实行股份制这样一个创新的机制,因为在当时行业内并没有这样的先例?而这个举措是在为上市创造条件,那上市在当时是否遇到了困难?而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赵董:
在嘉陵、建设、轻骑等摩托车品牌已强势形成的大背景下,为打破原有国营体制的禁锢,尝试现代企业体制,我于1988年南下海南,成立了合资企业,并于1992年率先实行股份制改造。1992年,按当时6000元/辆的市价,新大洲每月只有不足200万的进帐,这个数目要想更好地发展企业是非常困难的。但生产要扩大,企业要壮大,资金问题必须解决。
于是,我想通过上市来融资。因为当时的整个市场环境非常好,需求旺盛,企业想发展,最缺乏的是资金,上市可以很好地解决融资问题,也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梦想。不仅如此,上市对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也大有好处。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就积极为公司的上市创造各种条件,除企业法人股外,开始试行员工内部持股。我相信机遇只会给有准备的人,只要做足准备,等待时机,一定能成功。
为早一天实现上市的梦想,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动员了各种社会力量,积极争取上市的名额。在当时,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海南的知名企业都是做房地产的。如此激烈的竞争,怎样才能让新大洲从中脱颖而出,找到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上市理由呢?
最后,我很坚定地向主管部门提出“我们是海南的制造企业”,几番周旋,新大洲终于于1994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创新的企业文化成就新大洲“行业内黄埔军校”的美誉,也成就了新大洲时代的辉煌;与本田的合资,让新大洲迅速腾飞。
记者:
无论上市、合资,还是对能源的投资,赵董对资本的运作都相当成功。四个决策的出奇制胜体现出您与众不同的思想。赵董能不能透露一下,您这种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赵董:
新大洲今天的存在,是因为有梦,是梦成就了新大洲,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走到了同行的前面。
梦想成真的基础是源于低调和虚心。在当时嘉陵、建设、轻骑等企业独领风骚之时,我们学着“拿来主义”,虚心向它们学习,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梦想成真的精髓来源于自主创新的意识。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必须自主创新,必须彰显实力,必须独树一帜,才能处于不败之地。因为创新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回想企业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因为我们抢占了先机;思考企业为何能一再成功,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地创新,让别人永远只能模仿,却跟不上我们的步伐。从深圳上市到与本田合作,再到能源的开采,每次力挽狂澜,转危为安的关键就是我们在创新,我们做了别人没想到、或者是想了却没敢做的事。
特别是在用人体制上的创新,为新大洲赢得“行业内黄埔军校”的美誉。由于国营企业的体制局限了人才的发挥,降低了办事效率。我们在招揽人才时,摒弃国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率先实行不要档案的用人体制,并在薪酬上实行按劳分配。正是这些制度的创新,为新大洲本田海纳百川,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优秀人才。正是这种由全国各地人才构成的杂交文化,让各种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从而,打开了企业发展的智慧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