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成全球金融海啸,让世界各国陷入经济萧条的恐慌之中,是2008年的特征。2009年,经过各个国政府采取不遗余力的刺激经济措施,才使得世界经济逐渐好转,但金融海啸余波不断。作为一个出口约占GDP35%的中国,在政府采取包括4万亿投资和诸多拉动内需在内的刺激消费的政策推动下,实现GDP“保八”的目标已经不成悬念。依靠行政力量扭转经济大乾坤的我国,受惠的是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大集团和企业,而相当多的以出口为导向型的私有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还没有真正从全球经济萧条的阴霾下走出来。尽管我国电动两轮车以内销为主,但在2009年的一年中步履蹒跚,表面的繁荣无法掩饰该产业竞争惨烈的悲壮和艰难。
诞生于民间的电动两轮车产业,到目前形成社会拥有量突破一亿辆,每年向国家上缴巨额的税收,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在没有标准的十年间而备受争议。尽管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没有对电动车产业造成实质伤害,但电摩国标的实施,有可能将这个有待政策扶持、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推入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2009年,对电动两轮车产业来说是一个焦虑、困惑和期待的一年。
因全球经济不振而使企业对全年的市场产生不确定的焦虑。行业携裹着焦虑的情绪弥漫着整个2009年。诠释焦虑的释放就是不断升级的价格战。
“以危化机,抓住机遇,扩张市场”是所有上规模的电动两轮车大企业对今年市场的研判。在解读市场购买力不断下降只有通过降低产品售价的过程中,整个制造商与经销商的焦虑弥漫着整个行业。表面上所形成的在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销售规模不断做大为2010年赢得更大的盈利打好基础的经营理念,却在具体执行中,集中所有的资源,铸造成一个庞大的价格体系的优势,那就是:大型整车企业、大型零部件企业,通过整合、优化产业链,压缩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来挤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这种仅仅以抢夺市场并以此为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打基础的急功近利的手段,是引发整个行业竞争不断升级的导火索。
进入到2009年的电动两轮车行业,从少数控制一片地区势力范围的寡头独断,变为了各霸一方的多头势力竞争。这些多头大整车企业作为产业链的顶端,利用建立起来的庞大的销售网络优势,对零部件企业进行倒逼式的侃价,无形中形成了有利于各方利益的产业链优势。由此使整车大企业一方面利用聚集起来的销地产区位产业优势来不断压低零部件价格,并要求达到一定的采购量给予不菲的返利,逼迫零部件企业不得不就范;另一方面挤兑中小整车企业的生存的空间,导致今年不少的整车中小企业被洗出局的一大原因。因此,多头整车大企业敢于在市场上一掷千金进行豪赌,取胜的关键不在于产品获取的额利润而是在销量、市场占有率。只要有足够的销量并给零部件企业带来可以想象的预期,整车大企业虽然没有获得账面上的利润,但可以从零部件企业那里得到丰厚的返利。因此,2009年的电动两轮车价格战,受伤的不是整车大企业,而是整车中小企业、中小经销商和中小零部件企业;这些大企业为什么能财大气粗敢于不断抛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低价格产品了。
从来自市场反馈的信息分析,预测2009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的产量在1800万辆左右,比2008年的2188万辆下降约15%,辆车平均利润下降约20~25%,电池企业在长达半年左右的价格战中,利润消耗很大,使得企业平均毛利率只有10%,或更低。而电机、控制器和充电器、车架和塑件企业利润与去年相比,同样下降幅度惊人。因此,电动两轮车行业在打价格战的过程中,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在下滑,由此使得整车企业的洗牌不断加剧。2009年,在2400多家整车企业中,约有1/5或1/6的企业已经关门或退出行业。而不少零部件企业,诸如电池、电机、控制器的小企业被挤到了边缘化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