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一味地靠政府吗】
在中国,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直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从“十五规划”到 “十一五规划”,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投入从8亿人民币增长到50亿,涉及到200多家整车厂,供应商和科研院所。本土企业中,众多厂家都已经投入到电动车的研发中,但绝大多数依靠国家“863项目”支持研发,尚未具备大批量生产的能力和规模。加上整个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布局分散,发展不均,尚未形成协同和集群效应。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和政府不可能将大量资金用于车企的新能源开发,毕竟还得顾及其他产业的振兴;就算有大笔资金进入,也不可能集中在少数企业,也是平均和分散用力,也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以,车企不能一味依赖和押宝政府的支持,而是要变被动为主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发展壮大电动车的研发和市场化实力。
【靠企业,更靠企业间的联合】
其实,国内车企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是发展电动车的基础,我们更应该放眼全球,整合更为先进的国际化优势资源,从而憧憬并实现电动车市场的全球化产业布局。
在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世界汽车巨头无疑走在了前列。2009年底特律车展上,几乎所有全球汽车巨头们都展示了未来几年将推出的电动汽车。对于唯一回暖的中国汽车市场,它们也在电动车方面有所部署。2009年4月,大众汽车发布主攻电动车的“2018”战略;通用也在华发布指向电动车的“动力总成战略”;福特也在极力宣扬电动车的市场前景以及技术优势,奔驰也于最近公布了一系列电动车概念产品;就连一向以混合动力作为向国际市场攻坚武器的丰田,现在也频频宣扬自己的电动车技术有多先进。
目前,在国内,部分车企在电池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尽快突破,形成完整健康的产业链,就必须在其他方面寻求外脑和外援。
比如比亚迪,与巴菲特的合作令得比亚迪可以借力其电力供应网络,电动车能够更顺畅地进入美国市场。而比亚迪与大众近日签订的关于共同发展电动汽车的合作备忘录,将为比亚迪电池进入欧洲市场打开了一扇大门。业内人士评论称:这是比亚迪布局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又一“杀招”,一方面通过技术输入推广其电池技术,同时可借助大众在欧洲的销售网络进入全球市场。
纵观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不光比亚迪,包括中国政策部门及其他众多汽车企业,都在逐渐把电动车的研发作为新的目标。但是,要早日找到出路,就必须在借鉴和融合国际最新技术和资源上狠下苦功。唯有如此,才能杀出一条道,一条通往电动车发展的阳关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