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基因技术、纳米机器人……国际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正在孕育一个崭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的变革大气候已经来到,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先机,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产业创新,都是一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基石,国内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创新发展,成为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在未来变革大潮中屹立不倒的标准之一。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产销国,电动自行车业年产量从1998年的5.8万辆发展到目前的2200万辆以上。另据相关统计,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两亿辆。
在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在一些核心技术上,我国已超越在这方面技术最先进的日本而领先世界。但是,业内人士呼吁,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远滞后于社会进步的需求。我国电动自行车标准G B17761-1999系于十年前制定,当时的电动自行车技术还远不成熟。
电动自行车行业正面临重要转折
“对于我国目前已经接近饱和的交通环境,电动自行车作为汽车的有力补充,不但可以缓解交通难题,也有利于环保节能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认为。
电动自行车行业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是1999年正式实施的,当时仅有生产企业20多家,年总产量不足15万辆。而到目前为止,电动自行车行业规模已经是1999年的200多倍。由于这个标准出台时间较早,当时还存在非否决项的概念,也就是说对于整车重量、电动机功率、脚踏骑行功能等涉及车辆安全行驶的一些重要指标,在检测中允许出现若干项的不合格,这是目前“超标车”大量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倪捷说,阻碍行业发展的认识误区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坚持要用“像与不像”来区分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摩托车;二、坚持认为电动自行车应该与人力自行车同速,按每小时15公里来规划电动自行车的最高电压下的最高速度不得大于20公里;三、严格控制车重,不让电动自行车有较大的行驶范围,降低其交通代步的性能;四、不认同电动自行车具有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的属性,赞成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但对骑电动自行车表现出冷漠。
如何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成为规范行业的助力而不是束缚,是一个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讨的问题。
据消息人士从有关部门获悉,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将在充分考虑安全性能的基础上,适当放宽重量、最高时速上限。按照政策推进的进展,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或将在2013年9月份左右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