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先天因素:引进国外先进版权 国内增加赛制升级看点
《我是歌手》引进自韩国版权节目,虽然原版仅播出了两季,但在韩国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小觑,这是一档让韩国总统也为之疯狂的节目。
韩国原版节目中的第一季请到了韩国国宝级歌手李素罗、金京浩、朴正炫等人。不论是节目样式安排、歌手风格颠覆还是舞台效果,都颇具看点。而湖南卫视引进这档节目,无论从赛制还是歌手的多样风格以及音效、舞台效果上都十分专业,担任节目音乐总监的是王菲、陈奕迅、容祖儿等歌手的唱片监制、作曲与编曲人,80年代香港乐团浮世绘的灵魂人物梁翘柏。同时他也担任节目编曲和现场乐队的吉他手。此外,节目中其他几位伴奏的也都是殿堂级人物,台湾音乐圈中的吉他天才江建民、被公认为“香港最具有影响力的乐手之一”的吉他手黄仲贤以及华夏民族乐团笛子首席张钟中,都在节目中为歌手们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还适时地对节目进行了改进,隔几期就会出个新花样,增加了不少悬念,比如轮盘选歌,比如设置淘汰歌手的复活赛,又比如不告诉歌手上场顺序,制造他们的紧张感,这些内容有的在原版节目中都没有。湖南卫视的这种创新无疑让节目的可看度大大提高,同时也让不少本来对节目渐渐失去兴趣的观众重新被节目的新创意所吸引。而节目总决赛在影院直播的创意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去观看,让观众在影院体验几乎等同于现场的音响效果。
走红内家原因:涵盖两岸三地唱将,歌坛前辈PK新秀博噱头
说到底,《我是歌手》还是一档歌唱类节目,因此“唱”是节目中最关键的一个元素。经过了13期的比拼不难发现,节目中的歌手们五花八门,有选秀歌手,有乐坛大哥大,还有被埋没了多年的实力唱将,也有歌唱事业冉冉上升的潜力股。他们年龄不同、出道时间不同,曲风有清新、有摇滚、有抒情,甚至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区,有内地、有香港、也有台湾歌手,而这7位歌手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有一把好嗓子。
把这些不同曲风、不同唱法、不同声音甚至不同性别的歌手放在同一个舞台上一较高下,立刻就引起了观众的兴趣。不仅如此,这么多实力歌手放一块,到底谁先下台,谁能坚持到最后,不仅对观众来说也是一大谈资,同时也是选手间暗自较劲的一个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歌手们对节目的用心程度甚至超过了个唱,不少观众都表示,即便在演唱会上也很难听到几位歌手如此用心的唱歌。
被誉为“亚洲最完美声音”的黄绮珊在节目中一亮嗓,立刻就让所有人记住了她,同时也记住了她的那首《等待》 ;依靠和声以及原创作品的流行潜质走红的羽泉,在节目中改编的《热情的沙漠》不仅High翻全场,还助他们登上了周冠军的宝座;林志炫以流畅的真假音转换以及高亢、优美的歌声著称,他在节目中演唱的《Opera》没有一句歌词,却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还有唯一一位创下2年内包办“三金一亚”(台湾金曲奖,金钟奖,金马奖及亚太影展)颁奖典礼演唱嘉宾的歌手杨宗纬,他的一曲《流浪记》,赚取了不少观众的眼泪,甚至还被观众称为比女人还会唱情歌的男歌手;曾经零点乐队的主场周晓欧,有着“铁肺歌后”之称的彭佳慧,还有“疗伤系情歌天后”辛晓琪 ,个个都是实力超强。
>>>《我是歌手》也被挑毛病
业内人士提建议
人无完人,《我是歌手》的走红并不代表节目无可挑剔,相反,节目中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全明星参与注定让节目会过度依赖大牌,而单一的赛制又容易引起观众的观看疲劳,至于现场被观众诟病的流泪画面,则是原于音响不足,无法将歌手的真实情感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而在细节方面,经纪人的设置并未发挥为歌手选歌的功能,让人觉得有些画蛇添足;而导演在宣布结果时的复读机方式,也让观众大呼受不了。
节目最大的遗憾则是缺少天王天后的加盟
无大牌不成活,亮明星才是最关键
虽然专业歌手对阵的形式很吸引人,但在节目制作之初,找歌手是节目组最头疼的一件事。如果想让节目一炮打响,大牌歌手是必要条件,只有请到了乐坛的王牌歌手,节目才会足够吸引眼球。但难就难在这,毕竟是已经有名气的歌手间的比拼,越是大牌,越不愿意参加。除了不愿自降身价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面子,身为歌坛一哥一姐,万一被乐坛新晋歌手淘汰,实在是一件太没面子的事了。所以就有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跨越四座城市去追寻一位天后,请求她参赛,最后还被拒绝的故事。
没有大牌,正是节目最大的不足。韩国原版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乐坛新人和王牌歌手间的对决,没有了大牌歌手,节目的成活率肯定特别低。湖南卫视虽然请到了“小哥”齐秦前来参加节目,但他仅参加了几期就退赛了,给出的理由是档期有问题无法参赛,但鉴于齐秦有几期节目中排名比较靠后,有网友猜测他很有可能是不堪压力才选择离开。
不过,如果节目能请到陈奕迅、王菲这样的歌手参加,收视率肯定远远不止两个点了,但这样的“神”组合也几乎不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