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作为电动自行车生产大省,浙江又该怎样应对新挑战?10月10日,在长兴举行的2012中国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高峰论坛上,全国电动车产业300多家企业负责人与专家学者集聚一堂,为电动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开出一张张良方。
现状快速发展难掩尴尬
2012年1月-8月,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达22.53%;完成工业总产值338.3亿元,同比增长23.7%;出口量价额齐升,前8个月共出口46.9万辆,同比增长4.2%。
“这说明,尽管目前全国的保有量已超过1.4亿辆,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刚性需求和市场空间依然存在。”在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看来,电动自行车将在下一轮城市化过程中进一步扩张,受惠于这一趋势,行业发展空间将被进一步打开。
然而,数据增长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问题。
“在金华,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50%,有些辖区甚至高达70%。”金华市交警支队政委尹瑞荣介绍,有关电动自行车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界定十分复杂。“按照目前的限速标准,大部分电动车应算机动车,这需要省级权威机构才能鉴定,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超标的电动车是怎么产生的呢?业内人士称,除了少数违规产品,大部分都通过拆掉“限速线”所致。“这是厂商为遵守行规而装上的限速装置。很多消费者都会拿掉这根限速线,这样的改装使得达标电动车摇身一变成了不达标的机动车。”
破难新行业规则将送批
“很显然,目前的电动自行车标准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但新政策还不明朗,企业发展因此受限。”
中国自行车协会电动车委员会主任陆金龙介绍,对于新的国家标准,行业内比较一致的建议是修正为电动车最高时速为30公里,增设高速限速功能;整车质量不大于55千克;续行里程提高到40公里。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将极大释放整车生产企业的活力,给行业发展再添动力。”陆金龙透露,目前,新国标已经初步制定,并已按国家相关标准送审程序规范运作。“新标准努力把电动自行车标准修订为科学、合理、有中国特色的、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话语权的标准,全面满足科研、生产、市场化和交通管理等的需要,将我国电动自行车这一原创产品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通过标准向世界传播,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浙企抓住机遇整合资源
作为全国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生产较为集中的地区,2011年,浙江电动自行车产量达650万辆,居全国第三位。
“新国标的出台,肯定会引起一系列‘大改’,淘汰一批不合格企业,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方祖汉称,新标准肯定会对浙江电动车企业的优化升级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浙江省是最先批量生产、政府扶持电动车行业的省份,虽然在零部件生产销售上依旧第一,但市场份额却逊于天津和江苏。这是因为我们的整车制造企业太多太杂,大企业却并不多而造成的。”
对此,方祖汉开出了自己的良方:“借着新国家标准酝酿出台的机遇,加快整合、升级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与此同时,整车企业应与零配件供应商合作,强强联手攻克技术难关,并在锂电新能源技术方面应尽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