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电动车安全标准低于燃油车 无带电测试隐患多 |
法规空白
作为以新能源车为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国家,实现碰撞之后绝缘防护、动力电池被动保护等技术,或许需要更加严厉的强制性法规来督促。
在我国,尽管目前涉及电动车方面的标准多达46项,但强制性标准少之又少。据统计,加上行业标准在内,我国有100多个电动车标准,但强制性标准可能不到三分之一。
“国家标准基本是按照大多数企业技术发展的现状而制定的一个建议性规范,目的在于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并不是强制性法律规定。”专家说。
由于技术标准的不完善,加上惩罚性法规缺失,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的中国民众,对有质量缺陷的汽车产品却没有否决权,这样的尴尬导致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产品技术的提升。
而在美国,“柠檬法”的出台,令曾饱受汽车维权“酸涩”的美国消费者挺直了腰板,这也迫使美国汽车厂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因为一旦违法,厂商就会受到严厉的调查和惩罚,其罚款可以高达上千亿美元。为此,国外车企在电动车安全方面不断尝试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危险。
沃尔沃公司对蓄电池严密封装,远离汽车的撞击缓冲区,一旦发生撞击,连接到电池的碰撞传感器将碰撞信息发送给车内电脑,电脑会自动切断电力供应,避免短路的危险。
日产公司在电动车的结构设置上将产生高压电的部分完全密闭,如果因为碰撞而引发漏电,强电流会自动关闭,有效减少了触电的发生。
目前,各地方政府为推动电动车发展纷纷出台刺激政策,例如北京市拟用不摇号的方式鼓励购买电动车,可以预见,随着电动车消费的增加,一旦出现纠纷,在现在法规和标准下,电动车消费者维权可能比燃油车消费者更难。因此比亚迪电动车撞击起火事件,积极的意义在于,应意识到加快中国新能源车安全技术和法规标准的完善,从世界领先水平的法律法规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国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