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并未通过权威机构测试
除了电池本身有一定缺陷外,比亚迪电池究竟做了哪些安全检测?此前,比亚迪公司公告称,比亚迪E6电动车经过国家认可的权威检测部门,全面检测合格;比亚迪E6 电动车搭载电池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做过挤压测试,电池模块50%变形后,并没有发生起火燃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对哪个“权威检测部门”和具体挤压测试的细节内容,比亚迪一直未有公布。
据记者获悉,北方汽车车辆研究所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的电池《试验报告》模板中,其试验对象仅为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由5块或10块单体电池串联而成),其中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实验项目分别为19项和13项。但其中并没有“电池包”。这也意味着,比亚迪之前委托该研究中心所做的电池安全测试,也仅包含上述32项的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的检测。
胡道中表示,由于国家整体电池系统检测标准的缺失,国内实验室只是在做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的实验,而并没有对整个电池系统做检测。
而在电动车实际使用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电池包”。据相关资料,E6电动车的“电池包”,由96块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和众多电子元件连接而成,E6电动出租车“电池包”,重达600多公斤。胡道中表示,其实“电池包”的安全模拟检测应该是最接近其实际使用的情况,所以“电池包”在使用之前应该考虑在实验室进行带电情况的检测。
上述接近比亚迪的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比亚迪E6的“电池包”在该公司内部实验室进行了安全检测。根据比亚迪一份内部资料显示,检测的所有“电池包”都是100%合格。“但这份检测报告也并无详细数据。”该人士称。
另据记者独家获悉,比亚迪于2012年年初委托UL进行电池检测。UL是一家全球性独立的从事安全科学事业的公司。就锂电池检测而言提供电池芯(UL1642)和电池组检测(UL2054、UL60950、UL60065)。
根据该机构的检测报告显示,比亚迪单体电池芯(single-cell)都通过了UL1642标准的检测,但该机构也没有对比亚迪电池的“电池包”进行检测。
“对于电动车的电池系统安全检测,并没有国家标准,目前检测机构也鲜有开展此项检测内容。”一位熟悉电池检测的业内专家表示。
实际上,有关机构正在开展此领域标准的制定。本报记者独家获悉了一份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等机构联合起草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性要求(草稿)》(以下简称《要求》)。
该《要求》显示,“电池包”应接受4大方面的安全试验,即机械安全试验(接收跌落、机械冲击和振动)、电安全试验(短路、过充电试验和过放电试验)、环境安全试验(热冲击、热箱试验)以及安全保护试验(短路保护测试、过充电保护测试和过放电保护测试)。
整车安全测试参考S6标准?
传统燃油汽车“入市”前,需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包括《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
而电动汽车的国家安全标准低于燃油车。我国目前仅有GB/T18384.1、2、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三项涉及电动车安全的国家标准,但其中只有一项对安全碰撞提出要求。
据了解,国家强制性标准是政府部门对汽车产品安全性的最低要求,因此许多新车入市前还会选择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碰撞测试。
但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形成专门针对电动汽车设计的NCAP(新车评价规程)标准。但是如果一些电动汽车需要选择进行NCAP,仍然采用与传统汽车相同的标准。
据了解,C-NCAP对将要上市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
去年9月份,中汽研主任助理文宝忠曾对媒体表示,路上跑的电动汽车和新能源车,都没有在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做过碰撞测试。
目前全球纯电动汽车的“领头羊”日产凌风(Nissan leaf)选择了EURO-NCAP(欧洲新车评价规程)进行安全碰撞测试,并获得了最高的5星标准。
那么属于我国电动车“领头羊”的比亚迪E6是否做过相应测试?
6月9日,深圳比亚迪公司一位内部员工向本报记者透露,由于C-NCAP并不是强制性要求,因此当时比亚迪电动汽车E6也就未有做过C-NCAP碰撞实验,但是在比亚迪内部的汽车实验室内对E6整车做过详细的安全试验检测。
该人士透露,比亚迪电动车E6是比对比亚迪传统车S6的标准,在比亚迪工程院测试中心做过相关安全测试实验。在对E6做碰撞试验时,一般是按照时速70-80公里的物体撞击E6车体,试验结果都表明该款车合格。
而此次比亚迪电动车E6是被不低于180公里时速的日产GTR跑车撞上,远高于试验时的撞击速度。上述人士表示,“按照冲量计算,遇害车E6所受的强度比平时试验所受强度大2.2倍。当时试验时,相关人员可能也没有考虑到这种极端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