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电动汽车的好处显而易见。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被开发殆尽,而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汽、柴油的使用成本越来越高。此外,汽车造成的废气污染也是让人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号称零排放、无污染的电动汽车自然诱惑力很大。
除了节能减排上的考虑外,对电动汽车的热情还蕴藏着国人的一个汽车大国梦。国内汽车界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念: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因此,研制开发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就成了中国赶超世界的一条理想捷径。
画外音
有专家认为
提高传统汽车节油水平更务实
当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电动汽车上时,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强烈起来。
曾以高级技术专家的身份在美国福特汽车工作了约15年的杨嘉林,堪称是反电动汽车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与其花大力气研制电动汽车,不如在汽车动力主流产品节油技术上多下点工夫。“目前单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实现突破,甚至成功地进行示范运行,并没有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计划没有建立在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会把汽车企业置于危险的境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许会领先,但主流产品没有竞争力,导致破产。”
在这方面,通用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杨嘉林说,通用等汽车公司就是因为长期忽悠“新能源汽车”,不重视主流产品油耗,在油价大涨时竞争不过国外低油耗汽车,造成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开始亏损。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接受通用的教训,以及中国自己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的教训,务实地开发汽车主流产品节油技术,尽快实现汽车产品的节能减排。
史料或许也可以给我们一点警示。电动汽车的历史其实早于内燃机汽车。当德国的戴姆勒和本茨于1883年发明汽油发动机汽车时,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已于10年前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在1900年时,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相比还占有压倒性优势。然而在其后的竞争中,内燃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电动汽车技术却发展缓慢,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内燃机汽车后来居上,成为汽车行业的绝对主流。 (张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