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重新洗牌,实测猛犸电动A7是否具备一线电动车的软硬实力
[提要] 最高续航85公里的A7顶配,价格放在同级别的车中依然具有不错的性价比
新国标为电动车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洗牌的同时让标准化、合法合规、安全性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也将日常化,所以在新国标后还购买非标通勤工具,无疑是非常坑的事情。即便在搜索框内带有“新国标”关键词也要认清,毕竟产品良莠不齐。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依然具备非机动车属性,规定中须具有脚踏骑行能力(有链条)、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不超过55kg、电机功率不超过400W、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V。选购时选择大品牌,优先避免了被坑。
我前前后后已经入手过多台电动车和滑板车,因为只能用来小区内取快递(没路权),以及非国标临牌有效期内使用,所以新国标的到来让我提前有了想换代的想法。
关于品牌的选择:小牛、猛犸属于新兴互联网的一类,雅迪、爱玛属于相对传统的电动车企业。在这些品牌之间,猛犸电动其实是最年轻的一个,但其又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在品牌成立之初,猛犸电动更多是做充电解决方案、充电桩项目的,现在逐步覆盖都电动车本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选择了尝鲜猛犸,在这两周的使用过程中有感而发,才有了本文的创作和分享的激情。
电动自行车的高标准
其实一看这个图就知道为什么要选择电动自行车了,麻烦的标准都在车厂那边,新国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无疑是最友好的。再加上现在各种高端用料、工艺、技术的“变相下放”让电动自行车的配置完全不亚于更高的两个执行标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合格的前提下,尽可能买高端的原因。
虽然猛犸电动入局电动车市场比较晚,但产品思路就是完全沿袭着新国标来。可选型号不多,整体价格区间比较接近,并没有原先小牛电动产品线的价格跨度那么大。电池容量16AH/20AH/24AH三档选择对应不同的续航里程(价格均相差500元,好评!),我选择了最高续航85公里的A7顶配,价格放在同级别的车中依然具有不错的性价比。
随着电池技术的迭代,锂电池成为新国标的主角,除了较高的成本,其他的优势远超铅酸电池。正好趁着消费升级(思维转型)的大背景,厂商用更高的标准和工艺,让高售价的产品依然可以物有所值。就比如猛犸电动A7采用了特斯拉model 3同款21700电池,采用同向铝丝焊工艺,这种汽车级的用料、工艺思路,在之前的产品是几乎不可预见的。
猛犸电动的旗舰之作
既然是互联网品牌,网上购买方便查询的同时收货也一样便利。对于笔者一样有实体店的地区,猛犸电动天猫旗舰店直接货拉拉送到家里楼下,不用拆木架,不用动手,选装配件出店时已安装完成,极其方便。
外观可圈可点
猛犸电动A7外观设计采用比较简洁的流动车身线条,在圆形日间行车灯的勾勒下显得非常耐看。看到这里,肯定有牛油会说A7与小牛M系列很像。为从我还特意去对比了朋友的小牛M+,从天使眼就可以看出两者在尺寸上有一个量级的差别。而我作为U1的用户,都要觉得A7比U1更轻便(更容易抬起来),M+就更不用说了。
A7目前有珍珠白、中国红、宇宙黑、向阳黄和玛瑙灰五种配色,我这款玛瑙灰实际上比渲染图中更显光泽一些。这种采用与汽车车漆相似的珍珠漆漆面,让车体更具有立体感,在阳光下在不同角度更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如果说车体外观是种草的第一步,那么仪表盘的品质就直接影响是否拔草的关键所在。因为A7仪表实拍图网上并没有看到比较细致的,所以在还未上手之前,对于这点,我是心有余悸的。上手后有一说一,A7仪表盘属于大方简洁型,并没有太炫技。看腻了小牛仪表的那种背光屏幕(抗反光),A7的竖椭圆仪表就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此之外,两侧把手在功能上也是一应俱全,整体排布非常工整,图标清晰易懂。
对于舒适性,我比较在意三点:坐垫、避震、踏板。其中避震是我感觉提升比较明显的,说实话,高端产品越到后面,体验的提升就是靠堆料,那么这个280mm的液压避震器比一般车辆都要长的体验就格外直观。紧致有密度、回弹余震少,让我可以给到A7避震十分高的评价。
前面不是说A7的天使眼要明显小于小牛M系的吗?实测了一下,直径大小并不会影响照明效果,自动照明、远近光灯一应俱全,妥妥的无压力。
配置硬核
猛犸电动A7配置无疑是很硬核的,最值得一提的就是MCCU系统控制器,这套玩意最让用户感知的就是将充电变压器也纳入其中,这么一来整车充电只需要一根电源线即可。和特斯拉model3 同款的21700电池包自然是整车中最贵的配件,零售版本的48V24AH也需要三千元(8公斤左右的重量),当然工艺保障也是不在话下,甚至还做到了3年5万公里的电池质保。
APP智能化+FOTA稳步更新,两者缺一不可
APP的智能化体验我分为了强感知功能(高频使用)和弱感知功能(低频使用)两方面。前者做到了真正的无钥匙启动/关闭,并且联网的远程和蓝牙的近程均可实现APP的直接解锁。与此同时,Siri捷径功能的加入算不上黑科技,但绝对是一个非常讨巧的“小炫技”操作,结合无钥匙启动,属实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小功能。另外定位、轨迹、寻车、报警等常规功能均已实现,目前APP看似比较简单,但功能已经很齐全了。
弱感知功能(低频使用)更多是为了车辆安全、电池安全、车身自检、胎压监测、里程预估、FOTA升级、一键救援等平时不常用,但作为整车依然缺一不可后勤保障的角色。
FOTA是目前物联网产品中消费者最关心的点,猛犸电动对于这部分自然会强化功能,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在一定硬件基础之上的。目前我的这台A7已经自动升级到MAMOTOR OS V2.53.3.0这个版本,更新时间是这个月的11号。MAMOTOR OS涵盖的ICM(智能仪表盘)、VCU(车辆控制中心)、MCCU(电机控制及车载充电)、BMS(电池管理系统)四者打包成一个进行整体推送,对于用户的直观感受就是“突然我的车又多了一个新功能?”。就比如更加详细的电池信息化数据,新增助力推行、换电服务等,这些都是在夯实的硬件支持下得以完成并优化,最终推送到车机内。
关于“牛象之争”
不管是说高端电动车还是互联网电动车品牌,小牛电动肯定是一个绕不过的品牌。那么作为后来者的猛犸电动,有着与小牛电动相似的造车新理念和工艺高标准,但也有“另辟蹊径”的新玩法。总之他俩都是互联网新国标的代表品牌,在我眼里没有谁好谁坏,两者的关系更像是奔驰与宝马的关系。而最近猛犸电动和蔚来均推出了BaaS服务(Battery as a Service是指用户购车时可选择车电分离购买模式,月付智能电池服务费即可享受电池使用权、性能升级、终身质保以及充换电等智能电池服务),“车电分离”让这两个品牌进一步下探了售价,还打消了用户纠结电池的顾虑。
与小牛不同,我最喜欢的就是无钥匙启动。记得一开始提车时,送货小哥只给了我一把钥匙的时候,我甚至都以为少配件了,后来才得知有了全场景下的无钥匙启动后,终于可以又少带一样东西了(取出电池必须需要钥匙)。
另一个从小牛电动转过来的用户,需要适应的就是充电方式。如果是习惯了取电池回家充的用户,猛犸电动的MCCU反而“帮了倒忙”:取消了外置充电器无意增加了购车成本。虽然相比同级别小牛要便宜,但让用户二次消费,总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电池可分离,但又不提倡回家充的使用习惯引导呢?
很大因素就是与猛犸做充电桩出身的安全基因有关。虽说18650和21700都已经比传统电池安全不少,但仍有安全风险(电动汽车自燃的新闻屡见不鲜)。出于安全性考量,猛犸电动结合自身充电桩优势,引导用户安全第一的出发点必然没错,对于这种特立独行依然走自己风格的坚持,我还是要点个赞的!对于本身不在家充电,或者需要户外加电的用户,在支付宝中搜索猛犸电动,就可以找到不少的充电点。那么没有变压器的累赘,甚至都不用担心充电线放在储物盒里遗失了。(反正不值钱,手动狗头)
如果说电池使用习惯是硬实力,那么A7还具备一个不俗的软实力——实时显示剩余里程功能。通过实测,并没有达到官方宣称的5%误差,但整体还是比较接近了。这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参考样本次数和量不够大;二是里程最小单位为公里;三是受体重、天气、甚至频繁加速等复杂情况影响。所以如果官方想让这个功能更加的准确,最好可让用户自行添加一定量的环境样本,这样才能达到更加准确的数据。
另外的三大实用特色:胎压监测、加1/3减震、助力推行功能,其实都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其中助力推行功能也算是A7的一大特色功能(需在APP中开启助力推行功能),这玩意甚至能作为辅助倒退来使用,不过有一定前提条件,使用前熟悉一下使用功能就好。
小牛与猛犸,电动哪家强?
至于这个问题,肯定很多朋友想直接知道这个答案。先就产品力方面,小牛电动领先碾压猛犸电动,不论是知名度还是车型丰富程度。目前猛犸电动最贵的A7对标是小牛电动M系列,而小牛还有更强的车型,甚至是N-GT这种真旗舰车型。但新国标让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线,这个我在前文已经说明了。所以猛犸电动后续大概率会推出性能更强的电动摩托车产品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二就是售价方面,猛犸电动的车型分布非常均匀,即使是最低价的车型也依然会对标小牛同类型车型。如果是同价位那就比功能、比配套,不然就是价格更有一定优势。毕竟有了小牛电动的“先入为主”,在品牌定位上猛犸电动心态自然就很稳定。
总结
首先是换车后感受,心态和使用感受并没有出现所谓的磨合期,也可能是新车的缘故,A7确实比我的U1和朋友的M+使用起来更舒服。尤其在避震的优异表现,24AH的超长续航,让我对新国标电动车有了一个新的标定。
小牛是否真的在走下坡路,我并不评价。别说几款想跑量价格低廉的型号,甚至是一些中高端型号都在不同程度的减配。但小牛电动依然用过目前国内不多的优质车友圈、配件以及相关文化,这点上猛犸电动必须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当然这次我换到A7,并不妨碍让小牛电动依然是我心中非常喜欢的品牌之一。
来源:北国网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2008/2020082619255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