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资本涌入新能源行业,结果呢?
[提要] 受到国家政策鼓励驱动,新能源行业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狂奔不止,近两年不但产销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而且资本的投资热情持续火爆。
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奇瑞、吉利、长城几家自主车企全部进军新能源行业,在过去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全国各地新建的新能源整车投资项目就多达30个,投资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市场依然没有看到天花板,既2015年突破50万辆产销大关之后,2016年有望达到百万辆的市场规模。
但市场的增长速度远远满足不了新能源和低速车投资设厂的规划产能。小编根据见诸于报端、网站的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新能源行业产能超过300万辆,而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33.11万。低速电动车的规划产能更是无法实际估计,仅仅山东、河南两个地区投资设厂(包括摩托车企业、电动两轮车企业、外来资本企业)总规划产能就超过500万。
虽然当下新能源市场(包括低速电动车)依然处于增长的快车道,但行业内已经出现严重的价格战和同质化,利润率急转直下,无疑是资本集中后导致产能过剩的直接反映。如今新能源行业就如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里面描述的翻版:翻开新能源行业的历史书一查,这行业没有多少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资本热潮”几个字。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四个字是“产能过剩”!
低端制造重复建设
在新能源领域,除了十多家自主乘用车企发力新能源车,还有更多的商用车企、一直存在争议的“低速电动车”、以及更多尚未取得生产资质的新能源车项目在国内各地疾速扩张。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改装车、低速电动车项目,这些项目由于技术要求较低,成为地方政府追捧的对象。
因此,新能源和低速电动车企业投资设厂热度如此之高,并非仅仅是因为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普遍看好,更是因为国家和地方政策上的鼓励,而在这方面,市场杠杆儿鞭长莫及,这也是造成低端工厂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
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对于骤然兴起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有着极大的热情。在网上,地方政府招商新能源项目的消息铺天盖地。据国内一位新创电动车公司创始人透露,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新能源汽车进驻,不惜许诺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土地和财政补贴方面的支持。现在大多数招商成功的新能源汽车项目都分布在汽车工业并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原因很简单,因为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更需要汽车产业的支撑。
将资金投入产能扩张方面与国家所鼓励的新能源汽车“由数量向质量跨越”的方向背道而驰,但是其中又夹杂着如何鼓励新进入者参与的矛盾,因为行业只有充分竞争才能更好地发展。
新能源“造车运动”也引发了不少担忧。“新能源汽车在政策补贴的催生下快速发展,很容易把企业资源吸引到产能扩张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曾公开表示,“产量和市场规模的超越并非技术上的超越,我们在电动汽车技术积累上的差距还很大,如果把所有资源都用在产能扩张上,前景并不会太好。”
大量外来资本涌入
格力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5月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公司希望通过收购总部位于珠海的银隆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事实上,目前资本追逐新能源汽车的范畴已经远远不止传统的乘用车整车与商用车整车领域。如果说传统车企的投资是“业内”资本,那么来自“业外”的资本则十分多样而难以统计。在如今新能源汽车被鼓励发展的大环境下,诸如互联网造车、汽车相关产业链的企业转投整车制造、低速电动车企等,都正在以新能源车的名义吸引着资金的关注。
格力并不是唯一一位试图通过生产绿色汽车为公司重新注入活力的企业。2015年,方大特钢收购了电动汽车制造商江西特种60%的股份。同年,矿业公司西部资源对电池制造商以及电动车初创企业投资19亿元人民币。金属交易商中国动力控股在2014年完全退出其核心业务,全身心投入到电动汽车研发中。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些企业的核心业务发展减速,因此只好转投新能源领域寻求发展。不过,这些公司的涌入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该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606/2016063014120923.htm
- 我来说两句( )
- 责任编辑: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