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多年的微型电动车市场,千万辆以上的空间,附加2015年来地方政府相继“放行”的有利信号,在如此诱人的市场蛋糕面前,行业一片躁动。快速增长的行业态势下,“鱼龙混杂”也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一场没有硝烟的微车战场中,弥漫着多少挑战与机遇,同时战场上的对手又拥有怎样的共识呢?
泰山论剑——2015中国微型电动汽车大会举行泰山夜话沙龙。参与嘉宾(左起):第一电动网CEO庞义成、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闻渡咨询总经理王丰斌、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副院长殷承良、上海新能源汽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缪文泉、山东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伦、浙江立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建国等。
一、微车市场暴露的挑战
吴建国:现在的挑战是产品和模式创新
第一大挑战是产品的挑战,现在所谓的品牌还处在产品时期,做好产品意味着品牌的树立。第二个是模式的挑战,从生产模式、渠道模式到未来商业模式。
现在国家政策的限制,包括技术上,一是综合城市的相对封闭导致管制上的不一致。第二中国必须融入这个世界,计划经济趋势必然被淘汰,应该是市场模式来决定产品的存在与否。现在不仅是产品的同质化、还有竞争手段的同质化,大部分车企都花费精力打价格战,而不是专心做产品。
为什么大家不会把精力用在开发产品上呢?首先是中国制造基础比较薄弱,而且改革开放后更多是山寨国外的方式,这种山寨模式导致做产品时不能静下心来,未来三到五年的产品需求变化,对产品愈来愈挑剔,要求产品做到更加精细化。
行业没有能力去做产品自我创新?吴建国表示,首先是生存压力,市场面没有给企业生存保障,投入大精力,辛苦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取代。
缪文泉:产品的挑战主要是政策的合规
现在微型电动车产品定义还没有明确,现在很明确的是机动车产品,从产品本身来说,挑战并不大。政府应该把这个规则定下来;从市场角度来说,尽管现在一年有两千多万汽车,但是产品实际上正好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层次,它的挑战来自于规则的挑战。
刘刚:挑战体现在合法化、组织化
第一个是合法化,目前所做的产品是称之为破坏性产品,传统汽车不一样,它本身是政策的合法化;另外一个合法化就是市场的合法化,在这个方面还要努力。第二个是组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规则,这个产业会出现一个快速爆发竞争,在组织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领军企业带动产业化的组织发展。实际上这个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传统汽车不一样的产品,就是今天说的重创空间、重创企业,在互动的过程中,逐渐生出一些优秀企业。
王德伦:挑战在于企业的管理
机遇肯定是和挑战相关的,从最高层次上来讲,挑战在于企业本身进入这个领域的综合素质如何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抬高物价等等问题,但是最终挑战还是在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就是两个字“管理”。
王丰斌:行业需要领军企业
这个行业里面可能强大的企业还不够强,或者不够多,真正这个企业里面要有健康的发展,一定要有领军企业来规范,这样才能发展的好。
殷承良:机遇来源于好的思路
首先第一个机遇,市场潜在2个亿的客户群体,甚至有人夸张的说5个亿,大家都认为是机遇,所以就冒出来了山东2000多家,但进入的不一定都是机遇。第二个是新能源吗?一个铅酸电池,一个有刷的电机这些都是档次特别低的,所以说现在并不是新能源,只是这个市场适合它。第三个现在2000家已经足够多了,考虑到车可能同质化导致产量小,制造工艺四大生产线,是否能有一个代工企业来做会好?已经有十几家做全国验证的,他们可以有更好的模式销售,用互联网的思路建一个线上线下的销售团队。
王德伦:行业最后能成气侯肯定不是大的汽车公司
即使进入这个行业,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居高临下的,比如力帆汽车从摩托车转型现在为止,没有能力居高临下来做,甚至对这个行业是一窍不通,有些是体制等很多方面的原因,总之是没有潜力的,我敢肯定讲,他们的问题是很具体的问题。
二:微车市场暗藏的机遇
无论是大企业、小企业,一定对这个市场可能的机会做了评估,企业进入到这个市场对这个市场是有帮助的。目前情况,是大家自由选择的结果吗?2亿用户是最大的机遇、明年发改委双100的准入、开元系统的引入对整个市场是巨大的机遇,实事求是的看,哪些机遇是被我们抓得住的?
王丰斌:目前微型电动车市场潜在千载难逢的机会
客观方面,目前市场潜在2个亿的消费群体。福特汽车发展初期,仅一年的时间,就占据了全球市场的66.6%,而经过100年汽车才进入中国普通家庭,同时,这一百年间,中国也凸显出人口老龄化问题。2002年统计发现中国有5亿老年人没有驾照,而这部分人群不是没有能力去承担一辆车的成本。
主观上,新一届政府给予了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创新。在政府逐步走向成熟化的过程,微型电动车正游走于灰色地带,没有明确的规定去限制允许到底做不做。正是如此,留下2亿潜在的市场发展,而其他传统品牌因为政策法律的不确定因素,对微型电动车鲜有涉足。
缪文泉:机遇存在有限的时间段内
第一,现在市场的机遇就处在法律还是一个混沌的状态,车一定是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的产品,必须把它融入到法律法规体系里。
第二,今后低速电动车要分成两块,一块是老年车,可能会更小型化,更符合国际通行的对非机动车的定义,或者说就是车速更低。
第三,在有限的机遇时间段,当大厂还没有决心压过来的时候,先壮大自己,这是一个自己的机遇。
王丰斌:同质化中展现实力企业
第一从产业定位上,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来说,在不断丰富的过程当中,在三四线城乡不断包围发展。
第二个产品同质化、营销手段同质化正好是有实力的企业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的机遇。
第三政府公开目录。推进优秀企业领军行业发展,实现企业间的并购等,这也是行业机遇。
刘刚:市场给予广大的空间
新的市场留足了空间,技术发展会形成产业链,在每个架构网络节点都会发展,因为这里面存在很大的生存空间。关于开源化平台,现在叫万众创新、万众创业,大众创新,这个词实际上起源于英国,就是提供一个工具,硬件设备都是通用的,有创意、有想法可以平台展现,开元使得普通人只要有创新就可以变成产品。
汽车产业发展到新能源企业,最大的市场源于技术变革,从而诞生机遇,因为在发动机上面、变速箱上面没有革新,但是电机化给了我们机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核心竞争力在哪?这么多企业在做,营销网络是你的核心竞争力,电机、电控技术是核心,没有这些支持你能活多久,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所以希望企业能够加强技术革新,立足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对手之间的共识
第一个共识就是微型电动车现处在如此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用户需求的定义,产品升级做好,从老年代步车到面向更年轻的用户转变。第二个就是能否新的开元的系统,为整个行业注入一种新的机制。
刘刚表示,市场无论看机遇也好,看技术也好,是一个需要突破性创新的产业,绝不能按老路子走,既然这样,要走跟传统企业不一样的创新发展路子。
缪文泉提出,微型电动车合法上路,要跟现在交通体系相和谐;生产模式可能会跟现在的汽车生产模式有很大区别,可能会是一个模块化、体系化的供应体系,最后支撑这个产业发展。
王德伦认为,想办法让客观的东西来让我们形成共识,如果一味的离开这个现实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我们担负的任务是在挽救中国的汽车行业,我们把这个市场双手奉献给国家新能源企业,这个市场和技术就靠车。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市场完成行业、人才的自主性,通过各方面的壮大,可能会产生领军企业,挽救国家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最终将会是安全、环保、智能化,如果说低速电动车或者微型电动车,讲的弯道超车就是远道超车唯一的思路。"
吴建国称,其实很多企业,包括行业的从业者,他们有两个共识,第一个共识就是如何做大,第二个共识就是如何活下去。
提问:
安徽经销商:现在地方乃至全国很多地方政策问题,不允许这些车上路,甚至到了把商家强制关门的状态,这样该如何解决?
缪文泉: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地方政府做的没有错,但是又有这么多地方可以突破,实际上就是一个窗口,所以继续去跟政府交涉,应该因为有先例,拿着先例去交涉。只要可以销售就可以去交涉,就是因为在大的领域里面没有被认可,导致微型电动车没有大面积推广。
庞义成:第一个建议就是你现在已经拥有的用户,收集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一起去跟政府去沟通,因为这个毕竟是用户需求的市场,如果政府一定要关闭这个市场的话,他的理由是什么,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依法治国的时代,如果有法律你们有权让他拿出,这个是任何公民都有权要求政府在执法的时候出示法律依据,更何况已经有用户在使用。第二个建议就是你们的联合不能仅停留在安徽蚌埠的这几个地区,要有更广阔的经销商,彼此沟通怎么样跟当地的政府和媒体互动,刚才有位嘉宾说到到目前为止,微型电动车这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一种能力说让整个社会关注的,或者说这个还停留在一种偏见的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误解,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误解,当然媒体是有责任的,但是经销商是有更大的责任,所以你们应该跟更多的用户去互动,联合经销商以及当地的品牌去互动,所有的市民都应该知道有这么一帮优秀的人在做市场,让社会去接受他。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507/2015071110282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