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保守估算,泉州中心市区电动车保有量逾15万辆——电动车早已成为市民短程出行的第一代步工具。随着电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缺乏管理规范的电动自行车、超标电摩引发种种问题,如何管理原有及新增电动车已是箭在弦上,也引起了泉州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那么,泉州的电动车规范管理时代,从何时开始,如何管,合标电动车究竟是啥模样?本期早报一线通两会“热点聚焦”关注此题。
建议设过渡期 逐步淘汰
采访中,社会各界对电动车规范提出了很多见解,包括达标车挂牌上路,对超标车限行、禁止,发展替代电动车的交通出行方式等。跟着市场需求走的商家则表示,如果真的“限电”了,消费者只能购买达标车,市面上的超标车自然会消失。
借鉴摩托车驾驶员管理办法
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关于加强泉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建议》中指出,电动车没有上牌,没有参加法定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经济赔偿往往得不到落实。应该对社会上正在使用的超标电动车进行摸底登记,设定过渡期,规定使用年限,逐步淘汰。
泉州市政协委员黄金电建议对电动自行车实行人性化管理,包括借鉴摩托车驾驶员管理办法,对驾驶员进行培训、考核,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允许上路;对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给予上牌照、登记、存档备查;对于改装超标电动自行车,可依据情节轻重,依法处罚。
完善公共交通分担出行压力
一位福建省交通方面的专家指出,完善其他交通途径,开发替代电动车的渠道,是疏解电动车困局的根本方法。泉州市交通委介绍,今后公交线路的发展模式为“支线+快线”,将把大部分公交线路优化缩短为8至12公里的区间,实现“线路直、票价低、候车时间短、交叉布局合理”的目标。
根据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到“十二五”末,中心市区公交车辆力争达到1300辆,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0标台以上,年客运量达1.75亿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16%。
规范自身行为让出行更舒心
“我曾经以汽车代步,在一些交叉路口特别多的主干道开车时,常常被车速飞快的电动车吓出一身冷汗。”市民杨小姐说,真的成为电动车使用者后,她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也成为令机动车司机害怕的“不速之客”。“由于没限速,赶时间的时候开着开着就到了最高时速,有时候在路口遇到机动车,甚至会出现刹车不及时的险象。”看来电动车驾驶员也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才能让出行更加舒心。
>>>【进展】
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中
据悉,泉州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中。“合标发牌上路,超标逐渐限行”是全国各地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的大趋势。
大势所趋:电动车数量猛增 违法率居高不下
据介绍,泉州中心市区公共交通近年来虽然大步发展,但仍跟不上人口增加带来的出行压力,市民大多习惯于信赖个体交通工具。随着二轮摩托车的逐步退出,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主要的代步工具之一。
泉州由于地理限制、道路原因,不少道路未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电动车的大量增长,造成电动车进入机动车道、人行道,与车争道、与人争道的交通安全隐患。再加上目前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罚标准较低,造成电动车违法率居高不下,常见的违法行为有逆向行驶、闯红灯、乱变道、违规载人载货、擅闯禁行区域等,并因此导致与电动车有关的交通事故频发,而电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泉州市发生因电动车交通违法造成的交通事故310起,死亡40人,受伤322人。
此外,泉州中心市区还出现一部分超标电动车从事非法营运的现象,扰乱交通秩序,还冲击了正常的客运市场。
2010年5月和2012年3月,福州、厦门相继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不管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泉州电动车都不可能任其无序发展下去,必须规范管理,即出台与泉州实际情况符合的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
从源头管:不能任由超标电动车进入销售环节
记者走访中山路电动车销售商家了解到,目前销售占大部分的仍是超标电动车。
“管理部门要从源头管起,不能因为企业缺乏严格监管,任由大量超标电动车进入销售环节。如果商家只销售合标车,消费者也只能购买合标的电动自行车。”一位有6年电动自行车车龄的叶女士直截了当地如是说。
相关政协委员也表示,管理一定要从路面管理到源头生产、销售加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管理更规范到位。
人性管理:有弹性又不失力度 严管与疏通齐头并进
“电动自行车环保、便利、节能,物美价廉,具有很多优点,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电动车。”一位受访的市民说,毕竟我们现在上班,不可能每个人都去打的,开私家车,所以建议管理部门在管理中要适当增加弹性又不失力度,这样才可以使得管理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