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十年规划”草案已于上月编制完成。作为我国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目标明确,更显得与时俱进。尤其“新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中方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1%”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制度,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境外汽车制造商选择在中国生产并营销电动车及充电式混合动力车时,对如何转移关键技术进行管理。
但是,这引发了国际汽车制造业管理人士的某些担忧。据某外媒报道,一些管理人士表示,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的计划显示,政府有可能要求那些希望在中国生产电动车的境外汽车制造商分享关键技术,要求这些境外公司与中国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并限制外资公司只能持有合资公司的少数股权。
有了这样的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是否将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正在迅速增长。拒绝交出技术意味着放弃了一个重要的增长及利润来源。但与合作企业共享技术则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外国伙伴的时间或许不会太久,同样的技术将被用来在中国之外的市场与这些公司展开竞争。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长戈恩(Carlos Ghosn)在某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日产正在同东风汽车公司商谈向它们的汽车生产与销售合资公司转移锂离子电池技术和其他关键电动车技术的事宜。在两家公司(东风与日产)探寻在中国合作生产、销售“聆风”(Leaf)电动车的可能性之际,对于日产来说,我们带给中国的技术是没有限制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前景光明”,戈恩称,“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在中国的主要合资公司将寻求在中国开设更多工厂,力争把中国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略高于6%的水平提高到10%。”
截止记者发稿时,并没有从东风汽车或东风日产方面获取关于这一信息的其他解释。反观合资车企后起之秀东风日产向来以低调行事的作风,而由日产方面高调宣称“日产与东风在电动车技术共享方面无任何限制”,如果从企业文化层面分析一番,也许能解开谜底。 合资的开始。2003年6月,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了中国汽车行业合作规模最大、合作领域最广的合资企业,作为其旗下乘用车事业单元的东风日产有着与其他合资企业相同境遇,文化融合成为东风日产无法回避的课题。
合心的根基成。2005年10月,东风日产颁布了《东风日产行动纲领》,确定了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把东风的务实和奉献精神、日产的管理经验与风神的灵活和创新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东风日产鲜明个性和持久竞争力的独特文化,使东风日产成为了拥有共同信念与价值观的思想者,拥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实践者。行动纲领的出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东风日产自身发展特色和规律的途径,开启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文化建设的先河,为企业在复杂的形势下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和谐的氛围。记者曾经走访过东风日产,走进办公大楼,扑面而来的是由企业员工一张张灿烂笑脸组成的笑脸墙。笑源自员工对企业的感激和感动,也源自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和回报。在东风日产,员工与公司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彼此感恩的心态,一种相互尊重、彼此欣赏的氛围。
东风日产总经理大谷俊明表示,“笑脸墙”是东风日产倡导的“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成长”最真实的体现。快乐的源动力来自美好的企业愿景、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健康的工作氛围;快乐的驱动力源自员工工作的成就感、能力的不断提升和适时有效的激励;快乐的永动力则基于完善的制度、和谐的文化和满意的回报。
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则表示,东风日产构建的“领先半步”的体制,形成了“崇尚挑战、渴望成功”的做事文化、“创造价值、分享成功”的快乐文化。我们希望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推动东风日产的事业发展,反过来通过公司的事业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使我们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东风日产持续成功的根基所在。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东风日产取得的成就、东风与日产首倡电动车技术共享无限制,我们就不难理解,这正是这家企业大胆创新和开拓自信的企业文化使然,也向忧心忡忡的外资管理人士上了生动的一课。同时,不正表明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的话语权越来有分量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