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神速”的道理不仅是在战争中,就是放在营销中,我想也没有几个人会反对。不然,人们不会津津乐道于张瑞敏在某次会议上提出的“石头怎样才能在水面上飘起来”,不会心驰神往于“蒙牛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关于速度的文章与观点不少,《销售与市场》也曾于2006年11月组织过专题——“中国营销:新一轮的提速”,把速度作为本土营销打破竞争僵局的一个着力点。
有人说,中国营销的环境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我们还在强调速度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提速,看来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
让人遗憾的是,关于营销速度的文章虽多,但读了以后能让人比较清楚的从营销的角度应用于实践的确实不多。本文愿意在这里做“抛砖引玉”之举,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着眼于营销速度的方法和路径层面,而不是一味在理念上盘桓,高高在上地不食人间烟火。
就营销角度而言,我把“以速度冲击规模”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市场响应速度。
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意味着始终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始终比竞争对手更快半拍。现在坊间流行的“快公司”一说和“快鱼吃慢语”的观点,我认为就是指的这一方面。
本土中小企业还很弱小,没有多少能力提高整体营销系统的市场响应速度,不妨从产品设计和推陈出新着手,即“以更快的速度设计和推出更过更好的产品,哪怕推出的新品很多并不成功或者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
山寨手机就是靠着快速模仿、快速跟进的“快速营销体系”在市场上水银泻地般渗透的。
二、市场快速突破。
怎样快速突破市场?
1、按期望的销量配置资源,而不是按现在的销量配置资源。假设在一个县级市场设定的目标是20吨,现在的目标就3吨,是按20吨配置资源而不是按3吨配置资源。康师傅在开发贵州市场时就是这样做的。
2、不能单纯的依靠经销商去做市场,而一定是厂商推着经销商共同做市场。单纯依靠经销商的结果即使成功也一定是孤岛式的市场,
3、开发市场的三板斧:倒着做渠道、快速式铺货、强力度推广。(限快消品)
市场的快速突破既能在市场上造成一股产品流行的势,也能极大鼓舞经销商和业务团队的信心,做销售很多时候确实是需要做信心的。
三、企业快速崛起。
企业的快速崛起表示企业的销量快速增长,在市场和行业中的地位快速提升,这就是“蒙牛速度”。
企业的快速崛起是一种板块式崛起,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县为竞争单位建立基地市场;
2、寻找到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式;
3、基地市场快速复制和扩张,形成战略性区域市场。
怎么样?看完以后有什么感觉?是否感到很眼熟?对了,本文只是把《中国式营销》和刘春雄先生的一篇讲演“市场快速突破与企业快速成长”中关于速度的观点整理在了一起。这些观点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各个章节,我只是用了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使他们看起来更像一条项链。
我个人认为,创新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也并不是非要作一些突破性的创造性创新;有时候形式上的变化也是一种创新,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来审视它。
这是我的看法,诸君以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