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数年是电动自行车企业真正经受考验的时间段
近十几年来,作为未来电动汽车最为前沿的实践阵地,电动自行车不仅在多年的争议中蓬勃发展,而且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1.2亿中国人的首选交通工具。两院院士何祚庥表示,电动自行车作为新一代的交通工具,轻便、省时、省力。北京市政府也认识到,大力发展电动车是缓解北京交通的有效办法。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自行车协会名誉会长赵国通表示,美国是汽车文化,美国人一年消耗的能源里,汽车能源占去了一半。但我国人口多,不能走美国那样大手大脚的“大康道路”。我们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第一,人多地少,因此要走福利环保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少用燃油轿车、少用四轮,多用两轮。
在多方鼓励、认可之下,电动自行车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行业发展成绩卓然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后10年,特别是2006-2008年,这3年行业发生了井喷式的发展,产量很快由数百万辆增至2000多万辆。2009年,自行车的生产下降18%,创造了1996年以来自行车产量的新低,但是,电动自行车的产量仍然达到2000多万辆。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陆金龙指出,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1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形成天津、浙江、江苏、山东、上海五大产区,目前全国保有量已经达到1.2亿辆。
以天津为例,天津是我国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自行车产销基地。近几年来,天津地区的自行车产业一直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特别是镁合金材料的应用与推广,碳纤维材料的应用,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由制造第一向创造第一这方面的转变,向轻、精、巧、高的方向发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天津地区的产业整体水平,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天津地区仍然完成了自行车的产销量3474万辆,出口1433万辆,电动自行车产量猛增到828万辆,远远高于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平均增速8%,实现了减量增效、结构优化。马中超说,这种被称为“天津模式”和快速发展的势态,应该说既得益于整个行业宏观经济环境,更得益于骨干龙头企业的勤奋拼搏和努力以及天津地方协会的服务和引领。
诸多不利因素存在
但是,在电动自行车产业将要面临的新的10年发展期,是不是仅仅是数量的攀升呢?马中超说,现在面临的环境远非前10年,要切实改变和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诸多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和问题。去年电动自行车行业都经历了价格战、电动摩托车标准的出台对行业的冲击。在超市里,都可以买到999元的电动自行车,最近还有企业打出“将价格进行到底”,竟有600多元的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产业高端品牌,“都市风”电动自行车总经理车晓明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动自行车行业其业务发展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低效率、产业发展同质化、“拼装”企业大量充斥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产业群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中小民营企业众多,企业资质实力低下,在生产经营上普遍存在重产能扩张、不重产品质量的倾向;在市场营销上普遍存在低档低价竞争、不顾质量信誉的现象;在企业发展上普遍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企业长远发展。这种业态是国内电动自行车产品长期在中低档水平上徘徊的根本原因,这种低质化瓶颈已严重阻碍电动自行车发展。
同时,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至今还没有出台,行业内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新的10年发展历史节点上,切实改变和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创新成为发展重点
针对行业发展的问题,马中超表示,部分企业因为没有核心竞争力,优势递减,很快被市场淘汰,已成定局。有品牌优势、品质优势以及渠道优势的“三优”企业,与产能过剩、打价格战、低价竞争的企业分道扬镳将成为行业的亮点。
何祚庥院士同时指出,在发展电动自行车的问题上,要走两条技术路线:一条路线就是技术路线,也就是投入一大笔资金,集中优秀科技人员和专业技术的专家攻关技术难题,找出为社会各界所喜爱的高质量、高技术的电动自行车,即“闭门造车”路线。另一条路线,是应市场需要、应广大居民需要的路线。要不断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档次,不断提高关键技术、促进电动自行车产业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时代。
未来数年,是电动自行车企业真正经受考验的时间段,是电动自行车企业不得不走的、必经的艰难之路,但也是发展之路。马中超表示,希望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全体同仁,主动调整结构,认真地转型升级,寻找差异化发展之路。
他说,企业要有理智,要有准备,要早调整,要向“前”看,而不是向“钱”看。千万不要浮躁,不要跟风,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做自主品牌,开拓自有内外市场、尽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地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用实践践行绿色、环保、低碳这一理念。(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