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动用近30亿元资金研制电动汽车,并且取得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果之时,专家们却面临着一个更为棘手的课题,那就是电动汽车何时能够真正产业化。事实上,由于车辆制造成本偏高等缺陷,“我国是否应该花这么大的力气研究电动汽车”的疑问长期存在。
针对种种质疑,近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诸多汽车专家一致表示:“即使短期很难形成规模和市场,但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规划,电动汽车一定得搞。”
专家们的论据有三:首先,电动车有利于缓解未来的能源紧缺。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石油储备是有限的,而我国作为石油匮乏的国家,目前进口的汽油已经达到使用量的1/3。现在我国大约每千人拥有15辆车,随着汽车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更为惊人。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7000万吨,预计2010年后将超过1.5亿吨,相当于科威特一年的总产量。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可以缓解国家进口石油的压力。
其次,有利于缓解尾气污染问题。我国环保中心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占空气污染源的64%。如果对这一巨大的污染源不加控制的话,到2008年,我国就很难办成“绿色奥运”。虽然我们为此出台了许多关于尾气排放的法规,但是因为车辆在不断增加,也不能最终解决汽车尾气排放给城市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
最后,从我国自身的汽车产业发展角度看,通过电动车技术的突破,我国也将大大缩短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差距。
那么,电动汽车究竟何时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关专家的说法是:2011年,全球燃料电动汽车的产量将达240万辆,约占全球汽车总产量3.4%;而电动汽车真正形成气候则可能是在202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