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辆电车是什么样子?估计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印象。昨天,一位老人的来信,仿佛穿越了40多年的时间隧道,带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老人叫王一心,他曾参与制造了第一辆电车的电动机。在王老清晰平静的讲述中,记者仍能感受到他对电车的深厚情谊。
试制的电动机测试不合格
王一心说,1960年前后,他和大哥都参加了造电车的任务,17岁的他在杭州电机厂的变压器车间工作,大哥在开关厂。
“电动机是电车的心脏,第一辆电车用的是86千瓦的直流电动机。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电动机的试制任务为什么会落到不生产电动机的变压器车间。那个时候,这是一件大事,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的。”
如果不是最后那段插曲,王一心对第一辆电车的印象可能不会如此深刻。
到了测试的那一天,一台高50厘米、长80厘米的电车电动机安静地躺在充满激情和疲劳的人群中。没想到,测试的结果是“不合格”,原因是电动机后端的整流子不够圆。这意味着需要重新加工。
“这下真急煞了周围等着去报喜的人群,特别是那几个车间领导,几乎要吼了。当时条件艰苦,厂里没有一台能加工整流子的车床,如果要重新加工,只能拿到其他厂里去了。”
一个半小时锉圆整流子
节骨眼上,车间书记叫来了一位老师傅。“他是上海人,技术很好,经验很丰富,叫什么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
老师傅皱皱眉头,从一台老爷车床上拆下一只带进给的旧刀架,然后利用电动机整流子附近现有的几个螺孔把它固定好,又在电动机的前端轴头绑了一根可以摇着带动电动轴转的棍子。
“接着,他把我和另一个徒弟叫到身边,要我俩轮流不停地旋转电机轴。他呢,点上一支烟,忧心忡忡地走到后端,利用那个破刀架和我们不停的摇动,花了近一个半小时,总算把整流子表面车了一刀。”在那一个半小时内,王一心的耳边只听到两种声音:他和师弟摇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呼呼声和刀子接触整流子时发出的嘶嘶声。
大哥常常深夜跟在电车上
和电车结缘的,还有王一心的大哥。“电动机试制成功后,我大哥忙起来了。他们厂生产的电车操纵箱在性能上不尽如人意,常常需要和师傅一起跟在电车上,对操纵箱进行调整。调整时间一般都选在车少、路通的深夜。”
王一心很羡慕大哥。在那个年代,谁能先坐上电车是一种光荣。所以王一心一有机会就拉住他,询问关于电车的许多事情:电车上有许多新东西,比如拉手是塑料的,这在当时可新鲜啦;由于资源紧张,最早的电车线网是铁的,所以导电性能不太好;再过段时间,双节电车就要诞生了……
1961年4月26日,杭州第一路无轨电车通车,从拱宸桥直到城站。大约在一年后,王一心第一次坐上了这辆车,内心涌动着自豪感,因为车里的电动机上曾洒下他的汗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