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些城市取消自行车道的同时,一些原来没有自行车道的国外城市越来越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
在中国这样的“自行车王国”,如果没有自行车道,那将是怎样的尴尬与可笑
今年7月10日,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要求,今年下半年要改变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此前,郑州市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也曾多次采取措施。而在历次的交通整治中,为保“畅通”,自行车道的使用空间屡屡被挤压。
6月14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年会上发言时表示,建设部坚决反对限制使用自行车道的做法,并已勒令一些城市恢复被取消的自行车道。
据了解,在中国一些城市取消自行车道的同时,一些原来没有自行车道的国外城市越来越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甚至提出了建设“可步行城市”的理念。
郑州,作为一个拥有大量自行车的中部内陆城市,自行车道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记者调查发现,自行车道在郑州正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骑车违章现象普遍
郑州市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违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是接连不断。
今年3月23日上午,一群小学生拿着DC、DV在桐柏路和淮河路交叉口拍摄违章情况,10分钟内,孩子们就发现一共有46辆自行车、40名行人、15辆电动车和摩托车以及16辆汽车违章。
4月17日上午交巡警三大队进行专项集中治理,1小时内民警共查住违法非机动车102辆,其中竟有101辆是电动自行车,仅有1辆是脚踏自行车。
郑州因骑自行车违章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据郑州交巡警三大队统计,仅中原路地下道快车道内4月份前15天内发生非机动车事故5起。
记者在市内一些主要路段发现,许多骑自行车的市民驶入了快车道,由于违章人数多,交通协管员和交警根本无暇一一劝阻。
近日,郑州市开始执行一项新的规定:交通违章者将被通报到单位。政府期望以此行政措施遏制交通违章泛滥的现象。
自行车道多“梗阻”、“断头”
一位郑州市民说:“人们总说自行车爱违章,可自行车道为什么总是缺少人文关怀?断头路,大理石路,还有很多需要和行人混行的路段……这是不是造成自行车爱抢道违章的一个因素呢?如果自行车道畅通无阻,自行车难道愿意跑到快车道上去鸡蛋碰石头吗?”
记者走访了郑州的一些主要路段发现,自行车道问题还真不少。
在人民路市体育场附近,一个醒目的指示标志指明主干道一侧为非机动车道,然而,那上面早已被行人和停放的车辆堵得严严实实。骑自行车的市民到此无法继续前进,有的下车推着车穿行于人群中,有的拐向机动车道。
骑自行车往中原路方向去的道路也不太顺畅。绕过二七塔后,在解放路口段,自行车被赶到一条坑洼不平的、窄窄的人行道上,绕了一圈子后,又要横过一个机动车往来频繁的路口,需要等待交通协管员挥动小旗放行才能通过。
顺河路上的非机动车道上也经常停放着自行车或机动车,骑自行车根本无法通过。
即便是郑州的一些主干道,自行车道也不时被挤占,或是改道。金水路大石桥附近的自行车道,有些被改到石阶上,路面不平,时好时坏。
一些道路的自行车道上,窨井盖丢失形成“陷阱”,或者是电线杆拉线横在路中成为“绊人索”。而坑洼不平的路面随处可见。
不规范停车也时常占用有限的非机动车道。今年6月,市民曾向市长热线电话反映:货栈街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到处停放等着拉货的大货车,尤其是未来路和货栈街的交叉口,每天都停有几十辆大货车,行人和骑车者被迫走在机动车道上,人多时还走到马路中央,很不安全。交巡警支队对此路段的交通秩序进行了治理,但混乱状况时有反弹。
郑州市自行车道不够顺畅的状况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实施“畅通工程”后情况更为恶化。
前几年郑州市为实施“畅通工程”,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保证机动车道的畅通而实施的,自行车道为机动车道的畅通让路。一些主要干道把原来的自行车道改为普通车道,供机动车使用,而将自行车道移至路两侧的台阶上,与人行道混合在一起。比如金水路、嵩山路、人民路,等等。在改道的路口,交通协管员挥动小旗把骑自行车的市民往台阶上“撵”。机动车的速度提高了,自行车的速度却降低了许多。这些措施,至今仍在实施。
不仅如此,郑州市曾限制中小学生骑自行车上学。2004年底,为了保证市政府实施的“畅通工程”,郑州市教育局曾规定,小学学生不允许骑自行车上学,中学也将严格规定骑自行车学生的人数。
骑自行车≠“落后”
有关专家认为,城区自行车道大量被挤占,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
原郑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江庭壁在《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的战略思考》一文中认为,从占用道路面积来看,同样运送一个人,小汽车占道比公交大七倍,因此,大城市还是应以发展公交为主,在平原城市以自行车作为公交的补充。自行车不是落后的标志,以后必将焕发青春。研究表明,4.5千米范围内,半小时到达,自行车是最快捷方便,无公害、不耗能的环保型交通工具,占用道路面积仅是小汽车的1/8,按每米宽道路所通过的交通量计,自行车是小汽车的3倍。
江庭壁认为,交通阻塞并非自行车所致,非机动车道不能压缩。像郑州这样的平原城市,非机动车出行占总出行量的50%以上,自行车拥有量已经饱和,只是淘汰更新而已,加之政府实行老年人免费乘公交的制度,非机动车的交通总量不会再增加,而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不断进行,道路面积年年增加,怎能把交通阻塞归因于自行车呢?症结所在是权力部门为保证小汽车畅通,一次次压缩非机动车道,把摩托车也赶上了非机动车道,人为地造成非机动车道阻塞,影响自行车交通安全。
非机动车道的使用者多是中低收入的市民、学生或民工,一般不被重视。由于机动车的碾轧推移作用,沥青路常在非机动车道处形成壅包,路面凸凹不平。井盖丢失,路侧停车,商贩占道等,都影响自行车交通。因此非机动车道要清障疏导,使之能够顺畅安全地骑行。这样自能减少自行车混入机动道,也有利于机动车交通。
事实上,国内有些城市越来越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深圳市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描绘深圳人以后出行的前景是:未来的深圳交通,一半以上的市民将乘公交车出行,私家车将在交通高峰时期被限制出行,自行车重新成为上班族的最爱。
在国外,荷兰从生态保护出发已修建了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出行量已达52.6%,还将会骑自行车作为移民的必要条件。
郑州如何定位自行车道
据了解,郑州城市交通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方针,有计划地控制摩托车、自行车的增长。
郑州市客运交通发展研究报告中认为,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小汽车四种主要交通方式中,对应同样的客运量,公共交通所需使用的道路面积比其它方式少数倍,公共交通对道路资源来说是一种最为经济的交通方式,鉴于郑州市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要求,优先发展常规公共交通,积极发展有轨交通是郑州市的必然选择。
预计到2030年,郑州市常规公交及轨道交通所占的居民出行比重将由目前的6.47%增长到30%~40%。同时2010年后适度控制小汽车等车辆的发展和使用,使汽车交通发展速度与城市道路建设速度相适应,至2030年,郑州市的小汽车拥有率将达约250辆/千人,小汽车出行比例将在12%~15%,并逐步缩小自行车的使用范围,使其主要在短途出行中发挥作用,鼓励骑乘系统的发展,使自行车成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的集散运输工具,引导自行车交通向公交转移,自行车出行比例将由目前的48.7%减少到2030年的15%~25%。
目前,郑州市民骑自行车出行者占总人口的近一半。
但是,按照郑州的城市交通规划目标的设计,自行车出行总体上将受到政策性压缩。而目前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市民骑自行车能够顺畅出行,如何在长远规划与现实问题之间找到一个科学的解决办法。显然,这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行车道存废关乎公民权利
很小的时候,从课本里我就知道,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我从农村挤进城市,不论是作为农民,还是普通小市民,自行车始终是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也相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像我这样使用自行车的人,依然占绝大多数,我们选择自行车,既是因为我们经济能力有限,无法消费私人汽车,也是因为自行车本身具有快捷、灵活、方便等特点。
尽管当前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尽管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愈演愈烈,尽管公交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如果城市没有自行车道,对我们这些使用自行车的人来说,则意味着自己的权利被剥夺。因为,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使用自行车的阵地,我们使用自行车的交通行为将容易步入禁区,我们使用自行车的行为将成为一种“危险性行为”。
正因如此,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取消自行车道,其本质意义实际上就应该是对老百姓选择交通工具的自由权利的侵犯。毕竟,对出行主体而言,他们的权利是平等的。任何公民都有选择交通工具的权利,一些城市取消自行车道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运用行政手段限制自行车出行,从而构成了对出行主体的权利的侵犯。
所以,我想说的是,在中国这样的“自行车王国”,如果没有自行车道,那将是怎样的尴尬与可笑。自行车道的存废,表面上看来仅仅是个交通问题,但是,它实际上还是一个关系到城市管理者是否真正的以人为本、尊重公民权利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只知道一味地追求“现代、高档”,以行政的手段来侵害和剥夺公民的自由出行权利,那么,这样的做法只会带来所谓的“发展幻象”,而背离了真正的民生福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