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行销”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市场营销中,而且成为某些企业寻求品牌知名度和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的不二法门。这或许更多地借鉴于娱乐圈内杀鸡取卵的作风。如今,我们若频繁地看到某明星的八卦新闻,那肯定后面有与之关联的商业运作。就连某些平日里基本功扎实、口碑还不错的演艺人士,也大都耐不住没有掌声的寂寞,绞尽脑汁地开一下出租车,跟“赵大爷”搭句讪,弄个私生子或者露一下什么的,图的不就是赚个眼球,沾点人气么?!
奥克斯在2002年通过“爹娘革命”、“成本白皮书”、“反恐行动”等或矫情或夸张的事件行销方式,迅速提高了在家电行业的知名度。但是,当其成为知名品牌后,还一味沉浸在事件行销中,无论是品牌推广还是市场开发,动辄通过恶炒这个“白皮书”那个“民告官”,不仅使消费者厌倦了这一行为,也厌倦了奥克斯这个品牌。
看来,“事件行销”不仅是追求品牌知名度的最得力武器,也是伤害企业品牌的利刃。如何找出事件行销的有效法则,用其锋芒而免为其伤,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符合文化特性
事件行销主要存在于两种形态,一种是借势,一种是造势,充分利用这两种形态,能为企业节省更多的广告费用,而且达到广告所不能及的品牌传播效应.
乐百氏在桶装水的上市、推广、促销、销售过程中,充分利用事件行销这一利器,通过让消费者到工厂参观、挺身抵制水票“逃单”、向“黑桶”宣战等一系列事件行销活动,充分利用组合拳,周密部署、巧妙安排、有张有弛,打击当时出现的不利于健康主题的观念,一举成为该市场的高端品牌。
济南大明湖为了开拓市场,将以往的传统景观“明湖捕捞”予以恢复,并将其运做成“事件行销”的方式,以期达到市场竞争目的,结果却因疏忽了环境保护的文化特性,弄得灰头灰脸,惨淡收场。
*追求价值对等
在事件行销中,我们往往为了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而疏忽了作为品牌传播中的价值对等,造成事件与品牌属性之间的价值不对等,从而诉求一个没有任何亲和力的品牌,或者损伤原有的品牌价值。
奥克斯之所以在事件行销中占尽风头,是因为先前传播的“爹娘革命”和“技术白皮书”都与其一贯倡导的“优质平价”的品牌价值对等,而如果其推出高档产品,那肯定是问者寥寥。所以在事件行销中,要从全局把握住宣传的关键点,把事件特性与品牌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抓住传播的重点,抢占主流媒体的视线,达到事件同步传播的程度。发动了媒体的传播势能,最终也就抓住了目标受众的眼球。
*舆论导向控制力
事件行销本来就是“借力打力”或者“用力打力”,而这些都离不开媒体,因此在事件行销中,要有绝对的媒体舆论导向控制力。在事件行销的大潮中,诸多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即使同样的契机、同样的事件,运用方法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与策划人对于事件行销传播规律的把握,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以及事件行销策略的执行力。
在“微波炉有害”的黑色谣言中,作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粉碎这一谣言并化不利为有利,成为格兰仕的首要责任。格兰仕借着这次危机,正本清源,喊出“正确引导消费,规范竞争环境”的口号,通过国家工商行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权威部门和专家的研讨会,借力反击,通过多种媒体多方交叉“拨乱反正”,不仅有效化解危机,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忠实客户。海尔在财务报表诚信危机中,则通过合作与发展的关系,迅速扫清了媒体的负面影响。
*品牌传播复原力
作为一个企业,品牌传播不仅要懂得策略,还必须具备一种特殊潜质——复原力。复原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中遇到某种危机后,能够发挥潜质,迅速恢复原有生气的能力。事件行销中,品牌传播的复原力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很难形成事件行销的涟漪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