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争先恐后上马电动车研究的国内企业,开始忙着抽身而退。近日,记者获悉,继比亚迪推迟电动汽车投入运营计划后,长安集团传出“有计划将现有搞电动车研究的人员,全部转投入其他自主品牌的研发。”
原本计划今年一季度把200辆锂离子纯电动汽车,投入深圳出租运营的比亚迪,突然改口,电动汽车投入运营可能会推迟,推迟的原因不便透露。现在比亚迪的口风是:“未来2~3年内将以生产汽油车为主”。这显然有悖于比亚迪从投身汽车领域开始就高唱的开发电动车的调子。
在比亚迪发生大转弯之后,长安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表示:“长安集团有计划将现有搞电动车研究的人员,全部转投入其他自主品牌的研发。”对此他解释为,目前企业对自主品牌开发要求在提高,这些新车型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这是否意味着,曾经雄心勃勃要在电动车领域大展宏图的长安集团,也就此将电动车计划搁置呢?
有关专家认为,表面上看这只是个别企业由于战略调整做出的个别决定。但结合行业背景却不难发现,企业集体撤离电动车领域,与目前电动车发展面临的困境有直接关系。“电动车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很大的投入,单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恐怕很难承担。比亚迪以自身实力,很难坚持在电动车领域进行长期研发;而长安集团单个力量,也不足以支撑电动车的研发体系。”
专家分析,在电动车开发上,至少需要投入10亿元人民币,才能开发出洁净新能源轿车样品,而全面投产则需要投入100亿元人民币以上。显然,这对于中国并不强大的汽车工业而言,是一笔奢侈的花费。而目前无法配套的“充电站”,也阻止了电动汽车的远行。高投入的研发和较高的生产成本,可能导致的高售价能否为市场接受,没有哪家汽车厂家心中有数。专家认为,一切可以左右电动汽车诞生的环境条件目前都还不成熟。(刘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