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障碍 价格高昂配套不足
全球提倡低碳时代,新能源车成为热门话题。去年岁末广州国际车展,在参展的87家整车制造商中,有八成推出了新能源车型,但真正面向市场销售的仅有比亚迪、丰田两三家。“只展不卖”的市场状态让消费者迷惘。各汽车厂商新能源车的销售量也印证这点,新能源乘用车平均每个车型销售都不到千辆。去年前10月比亚迪纯电动车E6销量仅为54辆,F3DM混合动力车销量290辆。而长安汽车原本计划2009年生产1,000辆混合动力杰勋HEV,最后的累计销量也仅有100多辆,不仅产销目标没有达成,产能也严重闲置。新能源车到底会成为汽油车的“接班人”,还是沦为“早产儿”? -香港文汇报记者 沙飞
在2010年末的广州车展,新能源车依旧占据各大车企的重要展位,但真正可以量产上市的车型却寥寥无几,消费者也多抱观望态度。其实,新能源车首次集体亮相是在2010年初的北京车展,数十辆电动车一股脑儿进入消费者视野,大有抢攻市场的意味。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赵玉海对此表示,中国当前已经有50款以上纯电动车进入汽车新产品公告。但2010年已过,新能源车仍然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
香港文汇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当前新能源车制造商的“热”与消费者的“冷”形成鲜明对比。造成新能源车未能量产上市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技术不成熟、价格高昂、配套不完善是最大的障碍。
技术未成熟窒碍发展
新能源车发展一直受技术所限,其性能仍无法与传统燃油车型相比。以新能源车中最主流的电动车为例,关键核心技术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三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被称为“中国锂电之父”。他表示:“在德意志银行最新统计的电池企业排名中,前十名没有中国企业。”他续称,电机技术,以德系企业最强,电动车用电机当前国内外也是新近开始研发;在电控系统方面,中国则远远落后,汽车电子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大软肋。
丰田汽车技术中心的姜元浩告诉记者:“当前丰田普锐斯为市面销量最多的一款电动车,每次完全充电只能行驶80公里,快速充电只能行驶30至40公里,而同级别的燃油车辆加满一次油最少可走400公里。”
充电次数过于频繁对消费者来说,使用起来实在是不方便。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若想弥补这一缺点只有增加电池数量。但姜元浩表示,这种办法可行性不大。首先,电池价格贵,增加电池使原本就高昂的成本雪上加霜,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其次,增加电池就意味着增加车重,操控性和行驶距离都将被打折扣;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增加电池会降低安全系数。大量电池堆积在一起,一旦发生事故有可能着火,甚至爆炸。去年,丰田普锐斯使用了美国电池制造商提供的蓄电池,便在高速公路因短路引起自燃事故。
车价太贵吓跑消费者
“虽然我很想环保一点,但现在全电动车卖得太贵了,让人根本无法接受,还是等价格降下来再考虑。”有购买新能源车意向的李先生正是这样告诉记者。与传统燃油车型相比,新能源车价格高出许多。进口车型中,丰田普锐斯全电动轿车在内地售价超过30万元人民币。这款车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家庭用车,但这一价格显然超出中国消费者的预期,这相比同级别的普通动力汽车贵了三成。国产品牌比亚迪也推出了自己的全电动车F3DM,售价定在15万人民币,而普通燃油版本的F3仅售6万元。
据记者了解,除了新能源车售价高以外,维护费用也十分昂贵。表面上看,用电比烧油更省钱,但实际上电池的寿命很有限,需要经常更换才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当前内地的电动车使用的都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实验表明,这些电池的重复充电寿命是300至500次,即使按每次充电可行驶100公里计算,行驶3万至5万公里后即要更换电池,更换费用从8,000元到几万元不等,按每公里平均下来,这一开支已经接近普通燃油的费用。车价与维护费用的高企,让诸多爱好环保的消费者面临非常尴尬的处境。
|
|